|
|||||||||||
|
|||||||||||
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分類例文,僅供參考:
習慣之后
習慣的力量是無窮而微妙的,它不像火車轉軌,“啪”讓你一下換到另外一條道上,倒是更像慢性藥,日積月累,藥力慢慢發散,習慣后,藥性已經滲入五臟六腑,人就好不自主跟著習慣走了。
中國文壇目前似乎陷入了這樣一個習慣后時代,大家都習慣跟著“旗幟”、“潮流”,都習慣了逃避現實,都習慣了不說實話。
于是市場上充斥著以“主流文化”作為護身符、擋箭牌,赫然占據著暢銷書架。不然就是寫些花鳥蟲魚,性靈散文,文化大散文,忽悠讀者去了另一個世界,忘記我們活在當下的責任與使命。習慣啊,把作家們的毛都摸順咯,本應個性張揚的棱角都被磨平咔!對于社會敏感話題,他們不敢碰觸,怕惹事上身;對國民的劣根,他們不敢批判,現在作家是“都有一個良心卻各自藏起”!
這習慣后的時代不正與魯迅筆下“坐穩了奴隸”的時代相契合嗎?作家成了習慣的奴隸,成了潮流的奴隸。然而,我們需要“逆流而動”的作家。他們是能“打破習慣”的人,是能“睜了眼看”的人!魯迅在《睜了眼看》中說:“中國作家對社會現實是沒有正視的勇氣的,甚至仰視、斜視都不能!彼,要打破習慣,作家得先“睜開眼”。能“妙手著文章”的必先要有“鐵肩擔道義”。擁有廣闊的社會視角,敏銳的洞察力,心憂天下的胸襟才是成就大作的先決條件。像費孝通先生所著《江村經濟》是深入農村幾十年而寫成的,并不像現在某些作家將自己鎖在“空中樓閣”里,像待字閨中的小姐,只憑想像虛構文字,寫出了的仍是“不接地氣”、“習慣之內”。
打破習慣,中國文壇需要“闖將”。前段時間李承鵬的作品《李可樂抗拆記》掀起了不小的波濤。并不是專業作家的他敢于對強拆這一社會熱點問題“評頭品足”,還些小說加以諷刺宣泄,我覺得他可被視為闖將之一了。他“闖”過的是習慣鑄成的銅墻鐵壁,是潮流形成的一道封鎖線,是很多作家不敢碰的“禁區”。暫且不說這部作品從文學角度看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中國第一步拆遷主題小說”的名號是讓他為歷史所銘記、我也十分欣賞某雜文報刊將他的辦刊宗旨歸為“一本說真話講事實的雜志”。它無疑是報刊中的一員闖將?梢詾楦嚓J將抒發心聲,針砭時弊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作家就是該顯現出自己的棱角,站起來,逆流而動,用“匕首”和“投槍”打破這“習慣之后”的時代,闖出新天地。
(評分建議:一類65分)
習慣之后
當規則已然無法突破,左沖右突也只能頭破血流乃至滅亡時。我便只能試著順應,久之便成“習慣”。
“習慣”之力,可是有著莫大的威能。
不信?且看習慣之后,眾生百態:方苞在《獄中雜記》里記述了一位“習慣”了坐牢的老兄,倘一日不在牢中便若有所失,以至于“皇恩大赦”后還想著法兒再犯點兒事回到牢里去。劉蓉在《習慣論》中記自己讀書時于軒中踱步,久過地面一凹陷處,習慣以后,如履平地。一日凹陷填平,再履之竟以為地面隆起,頗不適應。由是觀之,習慣以后,你們便被牽著、引著,因循著習慣的軌道。一旦偏離,也能將你拉回正途。
“吾國與吾民”似乎是最能體味習慣之妙處的,林語堂先生將中國人之國民性形容為“老猾俏皮”。這正是一種圓融的生活態度,是習慣之后的產物,因為國人的棱角早已被習慣之力的銼刀磨平。彼此密密匝匝挨在一起,卻絕無妨害對方的痛楚。于是習慣之后,囹圄便安逸如臥榻,坑洞也能平坦如康莊大道。國人久在習慣之中便不自覺,但被銼刀磨擦的痛楚卻還記憶猶新,于是一旦有些人想要掙破這習慣的束縛,眾人便驚惶了:“怎么?難道破了習慣,讓我們再去受另一套習慣的磨制么?于是因磨擦的痛苦記憶而生出恐懼,因恐懼而生出維護舊習氣的瘋狂決心,只求“習慣”的國人開始主動借用這把銼刀去磨擦,教訓少數人,甚至以習慣為樂、為榮,以掙脫習慣為恥、為害。習慣早已不是負擔、枷鎖,習慣是矛是盾,是殺人的工具。習慣殺人!三綱五常之類,國人不正是揮舞著這些過了一兩千年么?
一旦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悅納,習慣之后的人便真的只能憑著一股子“慣性”,死命地、飛快地向前行進,哪怕這條線路是通向無盡的深淵,也剎不住腳。由此而來的是整個社會體系的崩潰與運行的停滯。如何擺脫這樣的惡性循環?這一怪圈產生的根本原因恐怕還是國人的痛覺神經過于發達,因怕痛而堅決抵制一切觸動既有習慣之人、事。因此,要想避免為習慣所累,便只有鈍化以至切除我們的痛覺神經,這樣哪怕舊習慣的銼刀拼命阻止我們的掙脫,新習慣又讓我們鮮血淋漓,我們都毫無痛感,因無痛而生勇氣,因勇氣而產生打破習慣的動力。當然,此處的無痛絕非運用于外來者融入既有習慣的過程中,因為那樣只會生出沒有的球體,絕生不出沖決舊體制的勇者。
沖決舊有習慣在今天仍顯得很有必要,在一些民情洶涌事件的背后,我們依稀看到了“懷疑一切”的可怕慣性,而當民眾對這一非理性精神形成習慣之后,對于社會發展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
習慣之后,絕不應相著去適應,去維護,以至用它“殺人”。而應時刻保持警惕,在習慣運行失控時破壁而出。
(評分建議:一類63分)
![]() | ![]() |
相關專題 |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1三中全會教育改革引熱議:"同學們脫離苦海有… 2安徽省2014藝考簡章出爐 附藝考報名和筆… 3清華大學明年起不招奧賽保送生 4上海研究高考改革方案:不會是簡單科目增減 5山東:高考取消英語聽力考試 聽力還要不要練? 6教育部:出臺文理不分科方案“時間不會太長” 7高考制度改革準備好了嗎 82014安徽高考報名開始 明年無舞蹈類統考 9清華北大啟動體育特長生招生 10北京多所高校明年高考取消小語種提前單招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