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在一首《老師媽媽》的童聲合唱中,年輕教師杜麗麗烈士的銅像在海淀區第四實驗小學的校園內正式落成,這個把生命獻給教育,在生命的最后關頭舍身推開學生的老師,永遠和她的學生們站在了一起,海淀區實驗四小也正式掛牌成為首批海淀區師德教育基地,當天進行了授牌儀式。
在第二十九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海淀區教育工會舉辦的“立德樹人 同心共鑄中國夢”——2013年海淀區教師節慶;顒永_序幕。北京市教育工會主席史利國、海淀區總工會主席惠遠霖、海淀區教育工委書記張衛光、副書記喬鍵及海淀區教育工會主席劉振杰出席了活動。
今年以弘揚高尚師德、宣傳模范典型為主旋律,全區四百余名新入職教師在杜麗麗塑像前,面向國旗莊嚴宣誓,聲音響徹整個校園;顒又袑嶒炈男〉慕處熗ㄟ^聲情并茂的詩朗誦再現了杜麗麗生前的光榮事跡,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勞動模范張亞紅作為老教師代表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向新教師寄語,為他們上了師德教育第一課!活動最后,區教育工會向新入職教師贈送了書籍。
作為海淀區首批師德教育基地,實驗四小結合歷史及自身特色,重新修繕了校史館,成為了學校的一個亮點。館內呈現的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博大的地域文化的滋養。學校坐落在環境幽美的西山腳下,各種教育資源豐富。大西山、香山文化;皇家園林頤和園;很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跡,一些革命先驅和教育家長眠于此,如萬安公墓中的李大釗、梁思成、季羨林、啟功等教育大師,香山植物園內的曹雪芹紀念館,梁啟超墓,孫傳芳墓,一二·九紀念亭,北緯四十度界碑,雙清別墅等;八旗文化;民族文化,門頭村中居住著漢、滿、蒙、回、苗、土家、藏7個民族的同胞,其中苗族是長江以北唯一有祖居的苗族人群,門頭村是海淀區唯一的民族村------深厚的文化氛圍,熏陶著人們的心靈。一方面作為德育課程的內容,供學校的師生學習,另一方面學校要傳播區域文化,使青年教師及外來人員了解地域文化,同時這樣的文化沁入英雄杜麗麗老師的心脾,在危急時刻本能地救學生。第二部分,實驗四小的校史簡介,以英雄杜麗麗老師為楷模,成為全館的重點。 第三部分,星星火炬,體現薪火相傳。館外布局經過整體設計,由中央美院雕塑研究室張德蒂教授設計的杜麗麗塑像重新復原,校園文化與之相配,渾然一體。
附:杜麗麗烈士事跡簡介
杜麗麗,女,1975年出生,1995年畢業于海淀藝術師范學校音樂專業,任海淀區紅旗村小學音樂教師。1997年5月19日下午5點30分左右,她和本校幾位師生在公共汽車站等車,此時一輛失控的大貨車向人群沖撞過來,杜麗麗推開身邊的兩名學生,當場壯烈犧牲,年僅21歲。李嵐清總理1997年6月23日批示:杜麗麗老師,舍己救人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要向她學習,向杜麗麗老師致敬。1997年7月3日,北京市批準杜麗麗老師為革命烈士,追授“舍已救人優秀青年教師”榮譽稱號。1999年12月21日,杜麗麗烈士的塑像在澳大利亞北部省大學揭幕,作為第一個矗立在澳洲大陸的中國人塑像,杜麗麗的事跡名揚海內外。她用年輕的生命詮釋教師的全部含意,她用壯舉將“師德”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升華!她是海淀教師的驕傲,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