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9月8日電(記者 周潤。┯捎诠ぷ鞣泵Φ仍,父親淡出家庭教育的現象比較普遍,孩子的撫育責無旁貸地落到了母親肩上。殊不知,這樣容易導致孩子與父親情感淡漠和性別社會化障礙,尤其是男孩子缺少男性氣質,膽小、怕事、懦弱。
教育專家表示,在家庭教育中,僅有母親關心的孩子是“缺鈣”的。改變父教缺失,母親應當放權。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關穎指出,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不僅是普遍存在的“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影響,更與在家庭小環境中母親對父親參與育兒的態度、以及是否為父親創造接觸孩子的環境密切相關。父親更多地參與家庭教育,一個前提條件是母親放權。
無論母親多么能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不要大包大攬,一人獨做!捌拮芋w貼丈夫,怕孩子給丈夫添麻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教育孩子不同于干家務!标P穎說,鼓勵丈夫當“甩手掌柜”,從另一個角度來認識,是剝奪了父親了解孩子的機會、接觸和教育孩子的權利!澳赣H在為孩子辛勤付出的同時,忽視了讓孩子感受父親的存在、接受父親的影響,很容易導致父親成了孩子的陌生人!
關穎認為,無論父親有多忙、離孩子有多遠,做母親的都要積極創造父親與孩子相互了解、彼此溝通的條件,盡可能拉近孩子與父親的心理距離。比如,在彼此生日或其他重要的日子,提醒他們相互祝愿;在節假日安排一家人共同休閑娛樂、承擔家務,盡可能把孩子的事讓權給父親,保障父子有更多的共同時間等等。
“當然,父親不缺位關鍵還在自身!标P穎強調說,“父親對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履行父親職責的方式多種多樣,關鍵是心中有孩子,肩上有責任,這樣才能以符合自身特點的特殊方式與母親實現優勢互補!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