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道路旁休息。
家長和新生一起搬行李。
鏡頭三:大學生志愿者早上6:50就開始為新生服務
“同學你是哪個學院的,需要幫忙嗎?”校門口,只要看見手提行李、新生模樣的人,身穿橙色T恤的大學生志愿者們便會親切地迎上去,幫忙指路。
進入到校園里,大學生志愿者們就更多了,每個學院報名點的工作人員,都是由老師帶領眾多志愿者組成的,另外學生會、團委等,也都有志愿者在現場服務新生。
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志愿者小羅告訴記者,學院大二的學生中大概有30—40名都義務參與到接新生的行列中,“我們年級還沒開學,但大家去年來報到的時候也接受過很多學長學姐的幫助,應當把這種傳統延續下去!”
物理學院的志愿者任同學也告訴記者,大二年級大概有70—80名同學都來接新生, “一大早6:50就開始工作了,要接完所有新生我們才會回去,可能會到晚上8、9點吧!”
雖然很辛苦,但志愿者們也有其“福利”所在,記者在校園里不止一次聽到高年級的男生們湊在一起談論,“剛接到一個漂亮的學妹……要到電話了嗎……哪個專業的……”
鏡頭四:高年級生抓住開學消費季 擺攤“賺外快”
“同學,你需要蚊帳嗎?就22塊,超市賣28塊呢!”一大早,小何就順著宿舍一間間地推銷起來,上大四的她告訴記者,每年一開學,床上用品都是學生們采購的大頭,今年她也想一試試,賺點零花錢。
記者現場發現,像小何一樣利用開學消費季“賺外快”的高年級學生還真不少,銷售的商品以床上用品為主,還有高年級生收購了全學院大一公共課的舊課本,以2—3折的價格賣給新生,“循環利用,也順便賺點零花錢!”
小調查:生活費多少才合適?
進入大學離開家,“新鮮人”們就要獨立生活了,那么生活費多少才合適呢?
“爸媽給我1500,這個月先用著看看,多退少補!眻蟮疆斕,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小陳告訴記者,自己也不清楚一個月多少錢合適,就先要1500;同樣的問題,物理學院小劉的回答則是800—1000;而昆明本地新生小高則告訴記者,“500—600就夠了,在學校里花不了多少錢!”
家長方面,從大理送兒子來報到的張女士向記者抱怨道,報到前給孩子買了新電腦、新手機就花了快7000元,學費4500,住宿費1200,全部加起來開銷已經一萬多元!拔液秃⒆铀稚塘空f給孩子800一個月,可是孩子還是覺得不夠,我們打算先試一個月,真的不夠再加一點!
送孩子來報道的李先生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食堂吃一碗2.2的米線當早點,午飯兩葷兩素7塊左右,晚飯再加一個湯8塊,算上在超市買點零食,一天算下來就是20塊左右,一個月算下來花在吃上600塊就足夠了,給孩子800塊實在是綽綽有余!
記者現場采訪了多位擔當志愿者的高年級生,作為過來人,他們的回答都非常一致,“每個人的消費觀點、消費習慣不同,生活費自然也有高低!钡骄,根據身邊同學的情況,700—1000之間比較合適,而且一般而言女生的生活費會比男生低一些。(記者 念新洪 實習記者 陳怡希)
(來源:云南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