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不掛鉤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是歷史最悠久、比賽規模最大的國際科學奧林匹克,每年在不同國家或地區舉辦。首屆賽事1959年創辦,參賽國不足 10個;經過半個多世紀,全球近半數國家和地區參與;今年,有 97個國家和地區的520多位高手加入這場“數學大戰”。團體總分前十名依次為中、韓、美、俄、朝、新加坡、越南、我國臺灣地區、英國和伊朗,其中亞洲隊伍占去7席。
中國奧數國家隊的選拔規模和層級,對于其他代表隊來說是驚人的,因為這與高考加分直接相關。據介紹,每年全國數學學科高中聯賽各地有十多萬學子參加,大約300人晉級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從中只選拔少數“奧數神童”進入國家集訓隊。今年3月,約60名集訓隊員經歷了半個月備戰及6場考試,決出前6名選手,正式組成國家隊。目前這6名“國腦”,4人即將就讀北大、2人將進清華。上海學生在國家隊中比例較高,去年和今年均占1/3。
奧數的中國特色正在于此,與高考以及其他各學段的升學考掛鉤,甚至包括“小升初”。但根據新的加分政策,從明年起,國內奧數賽事的名次將正式與高考脫鉤。原本,高中聯賽產生的1200個數學尖子生,都具有高考保送資格,其中上海地區有50多人;但今后,只有入選國家集訓隊的那60個人,才可以被保送。
小學就有“試金石”
熊斌喜歡的是不為應試而來的奧數“鐵桿粉絲”。在這位奧數金牌教練眼中,學奧數至少有3個條件:其一,在學校課堂上,數學就學得比較扎實,學有余力;其二,對數學有一定興趣,最好是有一定天賦;其三,性格上必須靜得下來,半小時都坐不住就免了。
其實,奧數就是課堂外的數學,和課堂內的數學是主干與分支的關系,“它是我們平常數學課上不講、也沒有時間去講的一些數學分支”。但奧數也屬于這些數學分支的基礎內容,比如圖論、組合數學、數論,以及重要數學思想,包括化歸思想、構造思想、特殊化思想等。奧數內容的選擇很科學,因為其基本方法和簡單應用,并不需要專門的數學工具,而且帶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游戲性。例如,奧數中不少內容來自中國古代數學專著的方法和思想,如盈虧問題、雞兔同籠等。
要看自家孩子是不是這塊料,其實也有“試金石”。在小學低年級時,就可以給孩子每周出一兩道思維訓練題,簡言之就是需要“動腦筋”的題目?纯春⒆邮欠裼信d趣做,有沒有潛力解答,能不能靜下心來、花點時間。要知道,在國際奧數大賽上,正式比賽日為2天,選手每天要面對一張卷子,每卷只有3題,但答卷過程長達4.5小時。
另外,不可否認但也沒有證據:奧數似乎與性別有關。因為絕大多數國際奧賽選手都是男生,如1996年以來中國國家隊歷屆隊員中,只有3名女生,分別出現在 1996年、2008年和2010年。
讀奧數的奇才們
基本上,數學是所有自然科學的語言。數學奧林匹克同樣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期望發現更多數學天才,為人類帶來更多科學貢獻。但天才往往只是少數人,且不是常人,因此美國人將奧數教育歸為“特殊教育”。
被譽為數學家莫扎特的陶哲軒,今年剛滿38歲。他11歲、12歲、13歲時連續代表澳大利亞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先后獲得銅牌、銀牌和金牌,也是迄今最年輕的金牌獲獎人。后來,他17歲大學畢業,20歲博士畢業,24歲當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正教授,31歲時獲得數學界頂尖獎項——菲爾茲獎。另一位數學鬼才佩雷爾曼,1982年以滿分獲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20年后他在網絡上發表3篇論文,成功破解了著名的“龐加萊猜想”,40歲時他拒領菲爾茲獎。
當然,中國奧數人才也逐漸在國際學術界取得重要突破。兩個“80后”——張偉和惲之瑋,都因數學奧林匹克被保送至北大數學系,如今而立之年的他倆均已榮獲拉馬努金獎,成為國際數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鏈接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名人堂”
許多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參賽者,在他們之后的數學研究事業中,都獲得了代表數學界最高榮譽的獎項;同時,許多成功的數學研究者,在年輕時也都參加過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就聲譽而言,1936年設立的菲爾茲獎常被視為數學家所能獲得的最高獎勵。在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最多只有4座菲爾茲獎頒發給青年數學家們,他們的年齡不得超過 40歲。至今,還沒有中國國籍的數學家獲此殊榮。
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11名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獎牌獲得者,之后也獲得了菲爾茲獎。其中較早的一位,是1962年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俄羅斯學生格里戈里·馬古力斯,他在獲得奧賽銀牌后的第16年,就獲得了菲爾茲獎。此后,每隔幾年就有一名奧賽獎牌獲得者問鼎菲爾茲獎,他們來自俄羅斯、法國、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和越南。越南學生吳寶珠在1988、1989年連奪兩屆奧賽金牌,最終于2010年摘取菲爾茲獎。
其他國際數學大獎榜單上,也少不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獲獎選手,但他們也都是外國人。曾被視作數學家諾貝爾獎的 “沃爾夫數學獎”,有2人上榜,其中包括那位已獲菲爾茲獎的馬古力斯;頒發給傅里葉分析方面杰出青年數學家的“塞勒姆獎”,有多達13名奧賽拿牌選手榜上留名;還有獎勵數學重大突破的克雷研究獎,共5人上榜,包括越南選手吳寶珠。(記者 徐瑞哲)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