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學區房折射教育資源失衡,要改變這種現象并非一朝一夕,只有對薄弱學校進行長期的財政投入,尤其是對師資質量進行大幅提升
“這房子太小太舊,格局設計也不合理。但這是學區房,能賣上價格!睆埮孔≡诒本┖5韰^黃莊中關村三小附近,這幾天她一直在張羅售房。
據張女士介紹,她家這套一居室50平米,2000年初購買時,總價15萬,現在售價350萬!芭赃厡W區房都是這價位,不愁賣不出。等賣出后,到其他區域換一套更大面積的非學區房!
最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北京、長春等地調研時發現,隨著“幼升小”、“小升初”升學季來臨,由于優質教育資源緊張,北京、上海、長春等一二線城市中,名校周邊的學區房交易火爆,價格水漲船高。
“高價學區房折射教育資源失衡!比A南師范大學談方教授對本刊記者說,“盡管就近入學政策表面上解決了教育資源不公的問題,但并非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樣優質的教育!
“學區房”水漲船高
這是一個頗讓中國家長焦慮的名詞。學區房,即在指定區域內購房,其購房者本人的子女可就讀區、市、省級的重點小學或中學。
8月4日,本刊記者走訪了北京海淀、東城、西城等名校集中地段的房地產中介,發現多數學區房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房,但每平米均價不低于5萬。與附近非學區房相比,學區房每平米均價高出2萬左右。
按以往規律,每年6月份至9月份,都是學區房的交易高峰期。據北京鏈家地產五道口店一位業務員向本刊記者介紹,在最近接待的購房者中,70%以上都是沖著優質教育資源選擇這一區域。
“在最近三四年間,學區房漲了三四倍!北本┲性禺a羊坊店一位業務員這樣告訴本刊記者。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和平里七區是區重點和平里九小學區房,一套上世紀60年代的房子,均價達6萬元/平米,而與其一路之隔的和平家園的業主沒有入該小學的資格,房屋報價大多在4.4萬元/平米左右。
“就近入學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目前已演化成了金錢比拼的游戲!北本┦突W院人文學院袁德峰副教授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場游戲的參與和推動者,不僅有學生家長,還有房產中介和開發商!
“名校帶動附近樓市,剛性需求又不斷推高房價!痹路逭f,“學生家長購買學區房是一種雙重投資,即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和房產投資。因為學區房是稀缺資源,再貴也會有人買。等孩子學成畢業后,再轉手賣出!
而事實上,不少房產商和中介也看到有利可圖,往往在樓盤廣告上極力突出宣傳周圍名校,打著“學區房”旗號吸引購房者,借此不斷哄抬房價。房產商和中介的推波助瀾,更使學區房價格處于瘋狂態勢。
據鏈家地產對北京城六區1000個學區房樓盤進行的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城六區學區房成交均價比非學區房高出約6.8%,而2013年截至目前,學區房與非學區房的價格差達到11.2%,價格差距逐漸拉大。
除北京外,其他一二線城市學區房,也基本是出來一套,就被市場迅速“消滅”一套。據報道,上海徐匯區匯師小學附近,“30~40平方米,總價在260萬左右的房子一拋出來,兩天內就會有買家來付定金!
“就近入學”陷入尷尬
按相關規定,各地小學入學均實行“就近免試入學”政策。早在1986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九條就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
1992年施行的《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二十六條也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設置,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小學的設置應當有利于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
但是,在國家就近入學政策的基礎上,很多地方又往往要求孩子入學,除了有當地戶籍,還要有這個區域內的房產證為憑證。在這一背景下,擇校演變成了擇房,以致名校學區房價格節節攀升。
“就近入學本來是個出發點很好的政策,是為了消除對名校蜂擁式的擇校就讀現象,以促達到各區域教育資源相對公平!痹路逭f,“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政策卻導致對名校學區戶口的爭奪,從而造成學區房價格高漲!
“這種把教育資源和商品住房掛鉤的做法,讓富人能夠利用經濟優勢購買學區房并享受相對優質的教育資源!痹路逭J為,“這種選擇機會的不平等,同樣造成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
家住北京通州區的王女士,最近三個月來,她為在海淀區物色學區房而顯得心力交瘁!暗囟蜗嗤珓潥w學校不同,房價相差也很大!蓖跖扛嬖V本刊記者,有些房源都很舊,由于劃片好卻反而賣得更貴。我本來想找個80平米左右的學區房,但房價高得離譜,我只有考慮更小的戶型!
“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有讓孩子進了好的小學,才有可能進好的初中、高中,并考上好的大學。也只有考上好的大學,將來在社會上才會有競爭力……”王女士一番話,掏盡了多數學生家長的心聲。
在談方看來,學區房反映出三個深層次問題!笆紫日凵涞氖墙逃矗航逃Y源嚴重失衡、教育機會的不公;其次折射的是家長之痛: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甚至是舉債貸款,使‘拼爹族’問題越來越嚴重;其次,折射的是社會之痛:為本來很高的房價推波助瀾,加劇貧富懸殊而產生社會不公!
“因此,從擇校到擇房,就不僅僅是一種教育不公平現象,它更是一種社會不公平現象!闭劮秸f,這與政府推行就近入學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
折射教育資源失衡
從某種意義上講,學區房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更是中國現行教育體制下的產物,折射了教育資源失衡的嚴峻現實。
“各地學區房熱銷,體現了市場化的房地產市場與行政化的教育資源分配之間出現錯位!北本┯W校張冬云老師認為,當學區房獲得了“入學指標”這一高附加值時,也實現了教育資源市場化分配。
“重點學校與薄弱學校間的差距,是由先天因素及多年政策、資源投入傾斜累積而成的!睆埗普J為,“不管是贊助費擇校,還是買學區房擇校,優質教育資源的集中和稀缺,才是癥結所在。
“政府出臺的嚴禁擇校、就近入學的義務教育政策,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實面前已經失效!睆埗普f。
近年來,不少地方也在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教育資源均衡。比如北京、武漢等地實行教師流動機制,讓優秀教師不要停留在個別重點學校里;上海多個區縣也探索試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走教”模式,即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優秀教師組團去他校指導,以期實現優秀教師全區、全市共享,等等。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這種流動制度力度并不大,尤其是為維護本校自身利益,許多名校派出的并不是真正的優秀教師。
同時,有些地方還不斷加大對教育在硬件方面的投入,但教育資源強弱不均的格局,并未得到徹底改觀。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上有意無意地“偏袒”名校,使得這種教育資源失衡依然嚴重。
“馬太效應”能否終結
“如果現行的教育體制改革逐步完善,各校設備設施配套發展,消除了地域之間的差異,學區房的價格自然就會回落!痹路逭f,“從目前情況看,政府部門在現階段難有作為,高價學區房還會持續存在!
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目前各地實行教師流動機制,只是應急之計而并非治本之策!霸斐尚kH之間資源配置失衡的原因很多,除教師之外,教育資源還包括教學設施、教學管理、教學環境等各個方面。師資力量大小和教學水平的高低,只是校際資源配置失衡的一部分!闭劮秸f。
“當前讓教師這個最重要的教育資源流動起來,有利于教育資源‘均貧富’,但也產生了極其不利的一面!闭劮浇忉尩,這樣做的結果是教師及名校不!氨徽垓v”,不利于教學質量的穩定。
“即使再優秀的教師,如果到了一個教學條件落后、教學軟環境差、教師收入低的學校,也會淪為碌碌無為之輩!闭劮秸f,正因為如此,均衡教育資源最重要的途徑不在于強制教師“流動”起來,而在于均衡教育投入,特別是在于普遍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教育管理人員的能力。
談方建議,可以借鑒我國東西部發展中采用的富裕地區與落后地區結對子、醫療事業發展中采用的優質醫院與薄弱醫院結對子的幫扶模式,嘗試利用優質學校資源帶動和促進薄弱學校的做法,減小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的差距。
“只要政府提供的教育資源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這種名校的‘馬太效應’就會一直演化下去!闭劮秸f,“政府只有盡到設置教育質量差異不大學校的責任,學生家長才不會陷入買高價學區房的困局中!
“教育投入應該不斷向落后地區傾斜,向教育資源薄弱的學校傾斜,徹底改變硬件套件,這樣自然能吸引優秀教師加盟,教師資源自然會趨于均衡!睆埗普J為,只有實現這種基于雙向選擇、充滿競爭活力的“流動”和均衡,才能逐漸消除教育資源不均衡帶來的“馬太效應”。
為此,張冬云建議,應對薄弱學校進行長期資金投入和師資力量的提升!笆紫,加強對基礎薄弱校的教育水平的監測和評估,使校領導有辦學標準。其次,加大對基礎薄弱校的教師教學水平的培訓并適當評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第三,提高對薄弱校的教師補貼,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控制教師的流失!
同時,張冬云還呼吁取消對學校的分級!拔覈m然取消了重點中學的稱謂,但是改稱示范校依然讓家長學生趨之若鶩,等于“換湯不換藥”。名牌效應既吸引學生,也吸引更多的投入與優質師資!薄跷/《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松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