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學科交叉融合提升高校創新能力--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以多學科交叉融合提升高校創新能力

    2013年08月06日13:43    來源:科技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以多學科交叉融合提升高校創新能力

      多學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在我國高等教育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過程中,高校當務之急就是要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為提升高校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轉變思想觀念,樹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理念

      多學科交叉融合是創新的源泉。當今世界,學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創新成果,大多是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匯聚的結果。高校作為知識創新的重要陣地,多學科交叉融合是其新興學科的增長點、優勢學科群的發展點、重大創新的突破點。當前,高校普遍存在學科交叉融合度低、學科之間壁壘重重;科研人員多學科交叉融合意識不強,科學研究分散、封閉,資源共享不足,成果低水平重復;適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體制機制尚未建立和完善等問題。因此,高校要轉變思想觀念,進一步培育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意識,積極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徑,激發創新活力,提高創新質量,全面提升高校創新能力。

      調整學科結構,優化多學科交叉融合布局

      高校要遵循學科發展規律,結合高校實際,調整學科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形成以若干優勢特色學科群為主,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格局。

      一是跨學科融合,多學科嫁接,培育新興學科增長點。一方面,高校要以優勢學科為軸心,引導其它學科向優勢學科進行相應的交叉滲透,在優勢學科方向上凝練出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要強化多學科間的橫向交叉和融合,在新興、邊緣、交叉學科方面培育出新的學科增長點。

      二是大項目牽引,多學科支撐,打造若干優勢學科群。高校要以重大項目為牽引,打破原有的學科間限制,將多學科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從學科隊伍、平臺資源、技術條件等多個方面支撐優勢學科群建設,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打造多學科相互滲透、相互支撐的若干優勢學科群。

      三是文理科滲透,理工科交融,促進多學科協調發展。高校要樹立大學科建設理念,進一步理順學科關系,鞏固提高文理學科,加快發展理工學科,大力扶持文理滲透、理工交融的交叉融合學科,形成多學科相生共長、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堅持協同創新,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平臺

      高校要將協同創新作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核心舉措,匯聚創新資源,強化協同創新,打造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平臺。

      一是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術交流平臺。高校要圍繞交叉融合學科的前沿學術選題,突破單一學科學術問題交流的定勢,通過學術沙龍、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學術論壇等形式,定期舉辦跨領域、跨行業、跨區域乃至國際性的學術交流活動,學習借鑒國內外多學科交叉融合理念、措施和方法,為開展高水平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營造良好學術氛圍。

      二是搭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基礎支撐平臺。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科綜合、人才聚集、資源集中等獨特優勢,以重點骨干學科建設為依托,整合和配置校內多學科實驗平臺資源,建立高度集成、開放共享、交叉應用的研究中心和平臺,為多學科交叉融合搭建基礎條件支撐。同時,以重大項目為紐帶,以項目帶頭人為核心,匯聚多學科融合型團隊,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多學科交叉融合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三是打造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協同創新平臺。高校要適應國家、地方、行業和企業的需求,打破校校、校所、校企、校地行政壁壘,整合各方創新資源,建立多領域合作、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互補互融關系,打通科學研究上、中、下游之間的創新鏈條,發揮產學研一體化優勢,開展聯合科研攻關,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協同創新中心和平臺。

      創新管理體制,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機制

      要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必須創新管理,突破校內外機制體制障礙和壁壘,整合校內外一切創新要素,形成合力,為多學科交叉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創新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科研管理體制。高校要改革傳統的“以學科為核心”的科研管理模式,打破學科界限,建立“以學術問題為導向”的科研管理模式,形成適應學科交叉融合的網狀管理結構。根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建立以項目為紐帶的人才流動機制、以任務為中心的科研合作體制、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等,充分釋放人才、資源、技術等要素的活力,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長效機制”。

      二是健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績效評價機制。在總體評價方面,高校要改變單純以創新成果為主的評價方式,建立以創新度和貢獻度為導向的評價機制。在具體評價方式上,要摒棄傳統的以評價指標體系為主的評價方式,建立基于學科發展的動因、前景和方向的多元評價方式。通過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機制“倒逼”高校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

      三是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協調聯動機制。要打破高校與其他創新主體間的體制壁壘,成立由各方參與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管理組織,負責各學科和單位之間的橫向聯系和溝通,形成多方合作、協調聯動、互惠共贏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機制。(作者單位:河北北方學院)

    (來源:科技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