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留守兒童,亟待走出“三多三少”--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呵護留守兒童,亟待走出“三多三少”

    2013年08月05日17:22    來源:安徽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呵護留守兒童,亟待走出“三多三少”

      “暑假作業攤在桌上,電視里正放著動畫片。 ”這是7月30日安慶市大觀區十里中心小學老師石俊家訪小韓同學時看到的情景。小韓今年11歲,幾年前父母離婚后,他便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大觀區近郊。

      說起暑假作業,小韓很無奈:“不會做,爺爺奶奶又不會教,等到開學老師檢查的時候再說吧。 ”

      雖然老師給爺爺奶奶打了好幾次電話。但放假以來,小韓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玩游戲、看電視。 “這里水塘多,危險。在家看電視總比出去玩水強。 ”奶奶也很無奈。

      與小韓一樣,這個暑假全國還有數以千萬計的留守兒童“無處可去”。今年5月,全國婦聯發布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稱,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超過6000萬,其中,46.74%的留守兒童的父母都外出務工。目前,安慶市有留守兒童22萬名。

      “吃飽穿暖,是當前留守兒童的基本現狀!笔≌f。暑假以來,她與幾位同事一直在做留守兒童的家訪工作。

      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心理與空間的距離,讓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只能充當無奈的旁觀者。 “長期缺乏情感交流,孩子與父母產生了陌生感。 ”安慶市羅嶺鎮中心學校老師龍鵬飛告訴記者。羅嶺鎮是安慶市有名的外出從事餐飲業的集中地。近年來,龍鵬飛通過開辦“彩虹橋”網站,關愛留守兒童。

      一位留守兒童的母親曾經告訴龍鵬飛,她與丈夫會定期打電話回家。但由于不生活在一起,經常出現彼此無話可說的尷尬。龍鵬飛在對留守兒童的調查中發現,父母不經常與孩子溝通的占71.9%,父母經常在電話中責罵孩子的占28%;19.6%的留守兒童缺乏自信,11.4%覺得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留守兒童普遍的心愿是渴望與父母牽牽手、聊聊天!傲羰貎和谛1憩F基本分為三類:特優秀,特自強不息;特內向,特不愛交流;攻擊性極強,性格、人格出現缺陷。 ”十里中心學校校長徐詩鵬認為,安全、學習是看得見的問題,但更多的是看不見的,比如:親情的缺失、人格發育的缺陷。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局限于暑假,而應著眼長遠。

      關愛的力量有些分散

      14歲的小程是個文靜女孩,與爺爺奶奶生活在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在別人眼里,小程是一個好孩子:學習認真,品行端正,孝敬長輩?蔂敔斈棠虆s發現,自從父母外出經商后,小程經常一個人躲在屋里不出門。

      “我們都70歲了,又沒多少文化。我們的話,孫女根本聽不進去。讓兒子媳婦回來管,一家老小的生活又怎么辦? ”爺爺無奈地說。

      成為小程的“愛心媽媽”后,鄉婦聯主席黃琴琴主動給小程送課外書,并幫她解決難題,陪她聊天,慢慢地終于打開了小姑娘的心門。原來,小程想不通媽媽為什么這么“狠心”把她扔在老家。知道問題的癥結后,黃琴琴給小程分析家庭情況、父母外出打拼的原因,并讓其父母主動關心孩子。如今,陽光又寫在小程臉上。

      目前,在安慶,“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已覆蓋到所有鄉鎮,大多數縣、區都建立了“愛心媽媽”制度。 “關愛留守兒童這件事,大家是說的多,做的少;形式多,內容少;節日多,平日少。即使在做,也是各唱各的調,許多活動來勢洶洶,去時匆匆,事倍功半。 ”龍鵬飛說。

      記者注意到,在許多地方,關愛留守兒童還停留在節日期間送送禮物的階段。一些活動陣地,有了硬件卻很少有人用,資源閑置現象嚴重。此外,在農村,家長和學校除了關注孩子分數外,基本無暇顧及孩子內心的細微變化,更別說進行情感關懷和道德引領。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職能部門、基層組織和社會力量都是各自行動,有些事情大家搶著管,而在事關長遠的一些具體工作上,大家都不愿管。

      “今天他們是留守兒童,未來他們就是國家的建設者。關愛留守兒童,就是關心自己的未來?墒,留守兒童的未來究竟該由誰來呵護? ”面對記者的采訪,一位農村教師不無憂慮地說。

      關愛的平臺亟須整合

      小麗雪(留守兒童):《一只會開槍的獅子》,真有意思!

      班主任:那就堅持聽完吧!

      ……

      這是安慶市宜秀區羅嶺中心學校師生在“彩虹橋”網站上的對話。今年暑假,“彩虹橋”網站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網上聽故事錄音,然后師生一起交流;學生家長瀏覽孩子的個人主頁,了解孩子在校學習情況;依托QQ軟件開展視頻對話,對父母的疑問進行一對一輔導。

      “我認為,留守兒童教育應當以學校為主陣地,集中各方有效資源;以網絡為平臺,強化父母的責任感和教育能力,從而形成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模式,共同為留守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龍鵬飛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很重要,尤其是對性格內向的留守兒童來說。 ”石俊老師說。 9歲的小陸原本性格內向,平時在班上一句話也不敢講。參加了學校與大學生共同舉辦的暑期夏令營后,小陸不僅找到活潑和自信,還成了學校里的小明星。

      在岳西縣,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劉磊也在利用網絡平臺,整合社會關愛資源。他成立“岳西義工公益聯盟”和“愛心聯盟”兩個公益組織,一起走訪貧困家庭、結對助學,并通過“留守兒童網”與外地大學生志愿者取得聯系。每逢寒暑假,全國各地的志愿者便走進岳西留守兒童家中,開展各類愛心活動。

      “現在,關鍵就是要善用愛心,只有善用,才是真正善待這些愛心,讓留守孩子的天空里充滿愛的彩虹。 ”劉磊說。- 本報記者 胡勁松

    (來源:安徽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