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沉石 繪
10年前,富一點的大學生一個月500元錢生活費,窮一點的200到300元。如今,前者是寶馬車開進校園,后者只是將200元略提高了一點……7月22日、23日,《中國青年報》連續報道了當前大學校園中學生貧富分化導致的“校園分裂”現象。當家庭的經濟資本悄無聲息地通過高等教育進行代際傳遞,會給校園和大學生的人生帶來怎樣的變化?對“知識和奮斗能夠改變命運”的堅信,還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
避免大學文化被商業驅趕的尷尬
■劉濤
十年前的大學生是“80后”,如今則是“90后”。在這個微妙而又傳神的稱謂背后,是十年社會變遷所精心炮制的一種符號形態,也是時代話語在大學校園逐漸生成并瘋狂顯現的文化后果。
這十年,恰逢大學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的關鍵時期,個體之間的差異逐漸凸顯。由于教育理念和教育功能的根本性轉變,附著在家庭之上的物質因素輕易地越過了高考這道門檻,在大學校園里扎根生長,使得個體之間的差異和矛盾進一步顯現,并醞釀著日后我們不得不正視的校園貧富分化現象。
這十年,也是消費主義文化擴張最為迅猛的十年。十年前熱播的《流星花園》不知影響了多少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如今類似的消費內容充斥在大學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十年來,消費主義文化早已完成了對校園文化與交往結構的整體性改造。
在由消費文化所詮釋的生存邏輯中,寒門子弟與富家孩子的階層性逐漸顯現,而且逐漸出現一種難以彌合的緊張關系。在全世界范圍來看,家庭富裕學生獲得成功的幾率遠遠高于家庭困難學生,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由于消費文化改寫了大學校園的文化基質,消解了旨趣、友誼、青春的真實含義,這使得校園文化深層的共同體、一體感、連帶性被迫割裂。
在消費話語的普遍侵襲下,大學表面上提供了一個個多元的空間形態,然而這些空間不可避免地攜帶著個體的階層屬性和身份屬性。不同的空間制造了不同的交往圈子,也間接制造了各種形式的沖突形式。大學食堂、校園社團、運動空間、娛樂場所等校園空間其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許多空間完全拋棄了家庭困難的孩子,甚至演化為一種赤裸裸的“富人的游戲”,文化空間最終蛻變為一個權力空間和消費空間。
校園貧富分裂現象的加劇,使得寒門子弟的情況或許更為糟糕,甚至陷入了一場始料未及的惡性循環。消費話語制造了一個個難以逾越的區隔體系,限制了他們的社交范圍和交往能力。由于家境貧困,他們對學習工具和學習途徑的占有極為有限;為了維持生計,他們不得不奔波于各種打工場合,校園生活和大學體驗注定是“不完整的”;受到交往范圍的限制,他們對社會資源的占有能力也非常微弱,這無疑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日后的就業前景。
校園貧富分化不僅僅指向一種顯性的存在事實,而且日益衍生出一系列值得深思的新文化現象。其中,所謂的“逆襲”正逐漸上升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寒門出身的大學生從底層爬起,背負著沉重的肉身和異樣的目光,最后在愛情或事業上成功“逆襲”,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F實中,寒門子弟真的很容易逆襲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其實,逆襲更像是一種無奈的自嘲。
當前,應對愈演愈烈的貧富分裂現象,謹防大學文化陷入被商業驅趕的尷尬境地,大學本身必須有所作為。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防止因貧富分化而出現的各種對立情緒或消極情緒;舉辦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在活動中完成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的隱性滲透和積極建構;公平開展獎學金和助學金工作,推動助學貸款和學費減免等扶持計劃,提供更多勤工儉學機會和社會實踐平臺,幫助來自貧困家庭的大學生走出經濟困擾……所有這些,既是大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校園文化建設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副院長)
![]()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