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中國青年報:考分排名真能顯示學生的素質高低嗎?
李越:兩者并不直接掛鉤。我們之前在安徽錄取的一個學生去年獲得了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這是清華學生的最高榮譽,每年一萬三千多本科生中只有5名能獲此殊榮。這位同學不僅成績非常好,也非常聰明,素質全面。但這位同學卻是當年清華大學在安徽所招學生中分數最低者之一?梢,高考成績相差三五分,并不能說明學生優秀與否。
雖然證明高一分的學生一定比低一分的學生強不容易,但是要證明低一分的學生比高一分的學生強肯定更困難。所以說,除非有科學、有效、可操作的方式,分數這個規則在當前社會不能破,否則一放就亂。
中國青年報:有人說,“掐尖”無異于鼓勵應試教育。您怎么看?
李越:加重應試教育的不是“掐尖”,而是高考制度本身。由于公平的壓力,分數成了唯一的評判標準,這才是癥結所在。高校當然歡迎素質教育,但關鍵是素質如何評判?
前兩年,清華在自主招生時做了一項引導,考生自愿進行身體素質測試,如果結果為優秀,就給予加分,結果不合格也不減分。第一年約有800名考生自愿參加,結果觸目驚心:優秀率為零,身體素質良好的考生不到10名,一半以上的人不合格。今年,身體素質測試成為所有自主招生考生的必考項目,也僅有一名來自廣東的女生達到優秀。但如果去看各省市中學生的身體素質達標情況,會發現幾乎所有學生的身體素質都是“合格”。兩相對比,各省市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怎么取信于人?
今年清華大學四川招生組不承認四川“二級運動員”的20分高考加分,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表示支持,原因就在于各地高考加分作假絕非個別現象,甚至可能是組織性作假。比如,前幾年浙江一所中學40%的學生都拿到了航模加分。像這樣學校和地區“集體放水”的情況并不少見,而且沒有任何人為這個事兒臉紅。這是很可怕的,高考改革步履維艱也在這兒。因為我們很難找到更好地鑒別學生素質的方式。即使找到了,由于整個社會的誠信機制、保障機制和懲罰機制不健全,很多時候也都走向了“拼爹”。所以,高考制度改革牽涉整個社會,不是教育部門就可以做好的。
大學應該引以為榮的是培養對社會有貢獻的優秀人才
中國青年報:您從事招生工作20多年,名!捌狻币恢本陀袉?
李越:真正的“掐尖”,是在志愿填報方式從估分填報改為出分填報之后。早年估分填報志愿,雖然可以通過招生咨詢工作了解到哪些學生是尖子,但并不知道他們的分數高到什么程度,F在,全國絕大部分省市都采取“出分報、大平行”的填報方式,出分以后高分考生很容易找到,所以爭搶高分學生的程度也就更激烈。
我挺懷念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期的招生,那時候是“群雄紛爭”,多所高校的競爭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F在同一個層級上的高校,往往只有兩所高校在爭奪優質生源。比如,清華和北大、復旦和上海交大。這和高等教育發展不均衡有很大關系。另外,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相對來說比較統一,幾乎所有高分考生和家長都認為只有清華、北大是最好的大學。今年安徽省理科前70名,只有一個學生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他都來了清華、北大。
中國青年報:報考方式是不是應該作出調整?
李越:從為國家選拔和培養人才的角度講,相對合理的填報方式是“考前報、大平行”。不過,實行考前報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信息充分暢通。學生考前報志愿,不僅要對自身實力有較為明確的判斷,還要對自己在本省、市的相對位置有合理把握,而后者需要本省、市各中學能夠充分溝通,比如進行聯合模擬考試等。目前全國實行考前報志愿的只有北京和上海,多數省、市由于城鄉差異比較大,信息較閉塞地區的中學生無法了解自己的相對位置,考前報的風險就非常大。
中國青年報:您所樂見的招生情景是怎樣的?
李越:各高校拼的不再是給了多少錢、搶了多少狀元,而是誰提供的信息服務更好。2011年清華就提出了“寓教于招”的概念,即把招生作為育人的一個環節來看待,對學生的長遠發展進行有益引導。每年的招生工作很辛苦,為什么我們這么賣命呢?就是因為挺有成就感的,我們對優秀學生的人生道路上至少給過一定影響。
招生工作應該做在前面,加強大學和中學信息的溝通銜接,而不是只在每年六七月招生時給考生做咨詢。我們也一直在做這些工作,由招生組的知名教授在各地中學做一些報告,介紹個人經歷和學科發展動態等,讓高一、高二的學生也能了解大學的發展。
中學也應該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門必修課,讓學生發現自己多樣化的興趣。北京一些中小學經常請院士去講科普知識,院士們也都愿意去,因為能影響學生其實是很幸福的事兒。構建人生發展多樣化的價值選擇,可不是一個短期的任務。如果大學和中學銜接得好,高分考生的示范作用就沒那么強,高校之間“掐尖”的熱度也會下降。
中國青年報:不“掐尖”的話,高校之間應該比什么?
李越:高校應該引以為榮的是培養對社會有貢獻的優秀人才,F在清華大學已全面介入國民經濟建設甚至影響世界科技發展,但人們評價清華是否一流還是看培養出多少人才。上世紀30年代的清華常常被人提起,堪稱一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時培養出了一批杰出人才。
更重要的是,我國高等教育整體的發展應該更均衡,給更多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和出路,F在全國最好的大學還太少,如果能出現8到10所最好的大學,每所大學各有特色,那么以往相對統一的價值觀念就能得到改變。不僅各高校對優質生源的競爭會往良性方向發展,考生選擇趨于多元后,每所大學的生源也會更加多樣化,這些都有利于中國的大學向世界一流邁進。將來,我希望我們的高校在實力上去后,能像哈佛等世界頂尖名校一樣,在全球70億人中挑選最優秀的學生。(記者 王聰聰 實習生 曹原)
![]() |
相關專題 |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