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52歲的浙江菜販范國梁2月來到北京,只讀三年書的他,為了研究、重修先祖古籍,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名旁聽生。據北京《新京報》《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在各大高校,像范國梁這樣的旁聽生還有很多,有的甚至旁聽了20多年,年齡最大的是一位年近80歲高齡的浙江蘭溪李漁研究專家趙文卿先生,他們心懷各種夢想到高校旁聽,研究學問。
北大旁聽由來已久,自從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以后,允許旁聽逐漸成為北大約定俗成的傳統。歷史上出過一大批曾在北大旁聽或臨時工作而成就的名人,如瞿秋白、沈從文、丁玲、楊沫等,就連北大學界泰斗季羨林等,也有過北大旁聽的經歷。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此材料有兩個切入角度,一是旁聽者,他們為了追求學問,不計學歷有無,不怕付出辛苦;二是北大,它們把傳播知識、傳播真理、服務社會作為自己的責任?梢赃@樣表述最佳立意:
(1)學識比學歷更重要
(2)旁聽一樣能成才
(3)服務社會是大學的神圣責任
14.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20世紀90年代撰寫了一部名為《力量轉移》的著作,認為從古至今經歷了三種力量的更替,即暴力、財富和知識。對此,有人認為前行的力量還包括文化、創新、信仰等。你認為呢?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阿爾文·托夫勒的三種力量觀,概括了人類社會進步的三種最主要的力量。所謂的“文化、創新、信仰”等力量是“知識”的具體化或是有益補充。所以,作文抓“知識”以及“文化、創新、信仰”這幾個核心詞來立意即可。最佳立意可以這樣表述:
(1)知識就是力量
(2)知識+創新=進步
(3)信仰,永遠不可或缺的力量
15.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古人云:“不為無益之事!碑斎藗冊诠ぞ呱峡滔碌谝坏阑y時,無實際作用的花紋恰恰是文明的象征;非專業棋手下棋,不是為了生計,而是表明生活有閑暇,這種閑暇不也正是“無益”?
要求:寫成記敘文或者議論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古人所說的話顯然不全對;蛘邠Q個角度來說,“刻花紋”“下棋”這些活動,未必就是古人所說的“無益之事”。材料所表明的無非是這樣的觀點:某些看似無實際用處的行為,可能在精神和娛樂層面對人是有益的?梢赃@樣表述最佳立意:
(1)人生要追求美
(2)精神的追求是更高的追求
(3)讓生活擁有一份閑暇
來源:冠華作文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