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少院學生就有不少人是聞名遐邇的“神童”。學號為77001的寧鉑,是全國公認的“第一神童”,2歲半時會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
馬拉松神童張慧敏。 人們迷戀神童,除了對成功天然的渴望,十分類似于對超人的崇拜,一種對自我無力實現的夢想的期許
成長,適合他們最重要
記者了解到,“09”少中,15-16歲入讀生約占90%以上,最小的12歲。相比同級生,他們要小2-3歲,雖然四年獨立生活下來,在外表和生活能力上已經基本和普通生無甚差距,但剛剛進校的時候,依然免不了“成長的煩惱”。
少院黨總支副書記蘭榮兼任“09少”和“11少”的班主任。她說,少年班大一的時候特別難帶。他們剛從高中過來,像壓緊的彈簧突然被放開一樣,學業總想偷懶,甚至沾上網癮。但實際上,大學比中學的課業負擔要重得多。大一上結束,不少人都會掛科。這時就要常常跟他們談心,有些年紀小一點的,還處于少年逆反期,還要進行心理引導。
除了學業,生活上的麻煩也是蘭榮要處理的問題。有時候晚上10點、11點手機還會響,學員們各種生病,扭傷、闌尾炎、骨折的什么都有,蘭榮要從家里夜奔20多分鐘車程回!熬然稹。一些普通班不會發生的問題,在少年班學員那里也常常碰到,“找不到上課教室、不會去超市……都會來問我。直到大二,他們還是要比對普通大學生叮囑多一些,因為小孩子容易忘事!
少年班學員的情商偏低,一直被社會詬病,對此陳旸的態度是:“情商低不僅是少年班學員有,獨生子女都存在這個問題,學數學、物理(注:少年班學員的主要專業方向)的人,情商都高不到哪里去,但他們更有可能潛心于學術研究,也總能找到適合他們自己做的事情!
對于一些可能被普通人認為是“不懂事”、“怪異”的同學,科大少院的態度是理解和寬容?拼笊僭涸袀學生對植物非常癡迷,在生物樓的頂層溫室里培育了幾百種植物,看到喜歡的人,就會送他一盆自己種的植物,高興時抱住老師就親一口,“我們覺得這一點問題都沒有,他現在在西雙版納植物園做研究,很開心!
對比,神童真的那么神?
很多人不知道,科大少院里現在還有按正常入學年齡招收的學生。1985年,科大在總結和吸收少年班辦學的基礎上,針對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仿照少年班模式開辦了“教學改革試點班”(因學籍代碼“00”,簡稱“零零班”),兩類學生由少年班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相互補充。2008年,少年班管委會升格為少年班學院。
零零班,學生主要來源于各省高考總分名列前茅者、國家奧林匹克各學科集訓隊隊員、全國各重點中學的保送生以及每年報考科大的新生中成績最優秀者。與少年班的學生同班上課,同室住宿,采取混合編班的形式進行管理,讓兩批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學生互相學習,共同促進。
那么同在一所學院,接受一樣的創新式教育,少年班和“零零班”的學生究竟有什么不同?
記者統計了一下,“09少”有50多位同學,男女比例為4:1。距畢業還有1個多月,蘭榮告訴記者,這一屆學生去向差不多塵埃落定:出國留學的占46.5%;保研的占43%。
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深造比例。而34年來的數據也證明了記者的猜測:至今少年班學員畢業約1270人,少院(包括正常年齡的“零零班”)畢業約2700人,最終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的達到91%,而科大全校的平均值為70%。
從下表可以看出,少年班的數據的確高于少院平均水平,但優勢不明顯。問及少年班學員的優勢,陳旸凝神想了一下:“還是年齡和創新意識。我聽校友們講,他們畢業之后轉行的時候,少年班學員會更‘敢’,他們會想反正比別人小,可以嘗試一下!
少院
(包括零零班)僅少年班
拿到碩士和 91% 92%
博士學位
畢業后在 18.5% 22%
科技界
畢業后在 18% 20%
金融界
2009年,科大少年班2009級的學生們在郊游(左二為龔民) 蘭榮 供圖
少年班=精英? 邏輯推理不嚴密!
龔民,“09少”最小的學員,12歲差1個月時考入科大少年班,曾被媒體多方報道,為了躲過科大的“宣傳封鎖線”,當年甚至有記者潛入少院宿舍,假扮家長對他進行了專訪。
本報曾率先全國報道龔民?吹烬徝竦恼掌,曾經采訪過龔民的本報另一位記者感嘆:“龔民長大了!進大學時還只需要買半票,現在竟然已經1.7米,真難讓人相信!”
坐在羊城晚報記者面前,龔民多了一番謹慎的成熟感。在接受采訪前,他詳細詢問了記者是否獲得了少院的允許,顯然,遵守少院紀律對他來說更重要。
羊城晚報:你覺得少年班學員和普通班有沒有區別?
龔民:區別不大。主要是年齡導致的,比如年紀小的人會喜歡打斷老師的話,大一的時候有,那時候大家不是很懂;比如在寢室里喜歡熬夜,兩三點睡覺都有;比如喜歡惡作劇,把宿舍門虛掩,上面頂一個有水的盆子,那都是高中生做的事情。后來長大了,自然不這么做了。
羊城晚報:讓你重新選擇,會不會還是選擇少年班?或者在中學多讀幾年?
龔民:早一點讀還是有好處。早讀書以后的機會多,你有能力節約時間,為什么不節約?年紀小允許吃虧的次數就多,比如考研,我考研3次還是18歲,但是我認識的一個人本科畢業時已經23歲,考3次研究生、畢業時就快30歲了,還要工作、結婚、生子。因為年齡的關系,他最后沒再堅持考理想中的大學。
羊城晚報:你覺得少年班學員有沒有義務成為精英中的精英?
龔民:把少年班和精英扯起來是一種誤會!為什么會把這兩者扯到一起?因為大家總是覺得:來少年班的,都是學得早的;學得早的,就是聰明;聰明,就應該是精英。其實這種邏輯推理不嚴密。我認為,學得早也并非就是智商超常,假如家長讓孩子早些讀書,或者小學生把玩的時間砍掉一部分,肯定讀不了6年。像外面傳什么少年班的人智商200,那些都太夸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