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航母艦員學歷:本科98% 博士碩士50余人--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揭秘航母艦員學歷:本科98% 博士碩士50余人

    2013年04月19日07: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交付當日,艦員精神抖擻分區列隊。新華社記者查春明攝

    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交付當日,艦員精神抖擻分區列隊。新華社記者查春明攝

    這是一支陣容豪華的高素質艦船部隊:艦員都是優中選優,其中,本科以上學歷的軍官達98%以上,博士碩士50余人;

    這是一個多民族融和的海上大家庭:漢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等13個民族兒女同在一艘艦上戰斗,同甘共苦,同舟共濟;

    他們就是遼寧艦的全體官兵——共和國第一代航母艦員。

    日前,記者來到遼寧艦,見識了這個特殊群體的別樣風采。

    艦員怎么選?

    “選特別想干、能干的人”

    自信、豪情,英姿勃發……行走在艦上,這是航母艦員給記者撲面而來的強烈感受。

    這些國之重器的操盤手是怎么選出來的呢?

    “第一支航母部隊,承載著中華民族百年強軍夢想,選什么樣的人,關系太大了!”2009年8月,海軍啟動組建航母接艦部隊。

    要“有理想、有追求”,選“特別想干、特別能干”的人加入接艦部隊;要“有能力、有潛力”,為航母事業選好“中堅力量”和“種子人才”;要“高起點、高標準”,全海軍遴選,大范圍考核,優中選優,選出精兵強將……

    “駕馭航母,決不是安逸的事業!特別是組建之初,沒有現成的營房,軍官連‘拖家帶口’的條件都不具備,已婚者將長期面臨兩地分居的生活……”

    遼寧艦機電長樓富強,原是某驅逐艦支隊裝備部副部長,海軍范圍內數一數二的機電行家。部隊組建初期,他獨自負責航母機電專業,不到一年頭發白了,身體瘦了,但工作激情和標準不減,常在60℃機艙一呆就是三四個小時。

    “第一代航母艦員,來源遍及海軍五大兵種和海軍各級機關、各個院校,都是抱著遠大的航母夢來的!”采訪中,遼寧艦政委梅文和艦長張崢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們中有飛行員艦長、博士碩士艦長、全訓合格艦長,有留英留俄的各領域各專業尖子人才,有優秀飛行員……”

    據介紹,艦上還配備了近5%的女艦員,幾乎涉及艦上所有專業。

    艦員怎么練習?

    唯一出路是不斷學習

    航母是“海上巨無霸”,常被稱作海上城市。記者進入遼寧艦內部,感覺像龐大的迷宮,到處都是通道、艙室。據艦員介紹,整個航母內部通道加起來有20公里長,在航母甲板以下大概有3600多個艙室,近兩千人生活工作在里面。

    忽上忽下的復雜路線,讓記者直犯迷糊。引導員步伐稍一加快,我們就跟不上了;我們稍一停頓,引導員已不見蹤影。這樣的遭遇,在許多艦員身上也發生過。

    第一次進入遼寧艦艙室,當了20多年水兵的輔機區隊長劉輝一下子“找不到北”了。說起當時的情形,劉輝心有余悸。

    迷路的尷尬,讓劉輝和戰友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航母上每個人都是小學生!要想獲得航母的“駕照”,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習。

    從認路起步,艦員們開始了孜孜不倦的求學之路。數萬臺(套)全新裝備如何使用?數十萬冊技術資料如何吃透?數以億計的備品備件如何管理?戰艦和飛機如何融合?岸艦如何銜接……鋪天蓋地的問號,猶如一副副千鈞之擔,壓在接艦官兵的肩上。他們往返奔波在科研院所、研制廠家和實習部隊之間——

    心在哪,收獲就在哪。2012年4月20日,作為全艦最復雜、最龐大的部門,機電部門的官兵全面接管前機艙,率先實現獨立操縱裝備。那天,離接艦部隊組建才剛兩年半。隨后,其他部門陸續實現了自主操縱。

    精彩怎么產生?

    “用生命去探險”

    航母飛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而在甲板上放飛艦載機的起飛助理,被稱為“刀刃上的舞者”,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

    “顏色和動作,是航母艦面交流的主要‘語言’,各戰位官兵通過它傳遞信息以操作各種特種裝置,保障飛行員的安全!憋w行甲板上,身著綠色T恤、黃色馬甲的起飛助理陳小勇說,飛機起降時所有的口令都通過手勢來表達。

    看似輕松的背后,其實危機四伏。

    “你不覺得危險嗎?”記者問。

    “我知道!自1986年以來,僅某大國就有28名起飛助理在崗位上殉職……而且,我們的艦載機還在試驗階段,風險遠超過外國同行。我很清楚,選擇這一專業,無疑是用生命去探險、用軀體去鋪路!”陳小勇說。

    陳小勇是家中的頂梁柱,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一直對父母和妻女隱瞞自己從事的工作。然而,2012年11月23日,隨著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實現完美起降,陳小勇“露餡”了。陳小勇和另一名起飛助理瀟灑的“凌空一指”,永遠定格在人們的鏡頭里,成為引發“航母Style”的原型。

    妻子給陳小勇打來電話:“我怎么越看越覺得‘航母Style’的第二個人就是你!”電話那頭,妻子一臉淚水。

    (責編:袁勃、熊旭)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