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國內孩子官本位思想 美國校園為何沒有班干部【4】--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探討國內孩子官本位思想 美國校園為何沒有班干部【4】

    2012年12月13日08:51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培育志愿者文化,淡化“官念”

    學者意見

    ◎付小平

    學校實行班干部制由來已久,但近幾年不斷有人指出,校園里爭當班干部的風氣,容易助長孩子“官本位”的思想。而讓人擔憂的是,班級中設置的各種職位,已經慢慢偏離了服務同學的初衷,開始演變為一種“特權”、一項榮譽,甚至成為“官本位”思想的助推器。

    毋庸置疑,把孩子們引入歧途的并非班干部這種制度,而是近年來社會上產生的不良風氣。孩子的世界,原本是很純真的,但是成人的言行舉止卻會深深印入他們的心中。當孩子親眼看到甚至親身經歷成人世界“當官”的魔力時,他們自然會對班上的這些“官位”頂禮膜拜,形成一種“官念”。還有些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當上班干部,經常會對學校的老師進行“公關”。

    因此,消除班干部制給眾多學生和家長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好先從培養校園志愿者入手。如果僅僅是把班干部這個稱謂改頭換面,而不從孩子的意識和實際的行動去著手改變,即使我們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也可能是跳蚤。

    我的女兒剛上幼兒園時,班上也是實行班干部制,但從中班開始實行輪崗制,每個小朋友都可以輪流成為值日生。值日生是老師的小幫手,要幫助老師分發資料,幫助小朋友排隊。值日生就是班級當天的小志愿者,當值日生的那天,小朋友需要提前十五分鐘到幼兒園,擺東西、做準備工作。

    孩子非常珍惜這個值日生機會,每當輪到她時,都會提前告訴我們,讓我們早點叫她起床,提前趕到幼兒園。對孩子來說,這個需要比平時投入更多精力的值日生,讓她在付出的同時體會到了自己的價值。

    對于學校和家長來說,培養孩子們的志愿者精神,遠比讓孩子們學會管理別人和監督別人更為重要;讓孩子們通過當志愿者承擔責任,遠比讓孩子們通過競爭當班干部更有價值;讓孩子們通過幫助別人體驗快樂,遠比讓孩子們迷戀官位更有意義。

    近幾年,我有機會去臺灣、香港以及華人居多的新加坡考察,我發現,在這些地區的社會中,志愿者文化已逐漸代替了當官文化。社會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曾經當過志愿者,都會為成為志愿者而自豪。志愿者文化,從政治競選浸透到社會管理,也深入到各級學校。人們很愿意從志愿者的角度來參與社會的各項事務,而在參與的過程中,也不會認為是在管理和領導別人,而是真心為社會服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自己成為這個社會有用的人。

    什么是志愿者?聯合國將其定義為“不以利益、金錢、揚名為目的,而是為了近鄰乃至世界進行貢獻活動者”,指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而不關心報酬,奉獻個人的時間及精神的人。我們這個社會,人們都需要互幫互助,總會有弱勢群體需要別人的援手,總會有熱心的志愿者甘愿雪中送炭、奉獻社會。培育志愿者文化,完全可以從學校和班級開始,可以從孩子們承擔志愿者開始。

    (責任編輯:袁勃、林露)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