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

    2015國家公考申論備考:如何走出名言引用誤區

    2014年11月04日14:31        手機看新聞

    名言警句言簡意賅,蘊含著深邃的哲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使文章論述更加有力和生動。很多考生在寫申論作文時,喜歡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一方面能夠為文章增色,解決文章干癟的問題;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論述更加有力。

    在大量的教學案例中,一些考生的申論文章的論證部分顯得似是而非——沒有明顯的錯誤,但是又總覺得別扭。這個問題很多情況是由于引用的名言警句不夠恰當,和論點之間的關系并不密切。一個大的話題之下,名言警句很多很多,但是它們的側重點卻并不相同。如果對其了解不透徹的話,極有可能造成寫作過程中的“誤引”。

    例如圍繞“愛國”這一話題,以下幾則名言就有不同的側重點:

    1.乒壇女王鄧亞萍說:“我把愛國主義落實在我的每一板進攻中!贝司鋫戎赜趷蹏皇强斩吹目谔,而是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與“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含義類似。適用于以愛國為主題,以“實干”為切入點的觀點。比如論證做好本職工作是愛國的第一步這一觀點,考生就可以把鄧亞萍的這句話作為理論論據;或者要批判這樣的社會現實——一些領導干部,不能將愛國主義思想和實際工作相結合,而是喊口號、說空話,引用此句也非常合適。

    2.林則徐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側重于愛國體現為,人在做選擇時,應以國家民族大義為標準,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應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與此相似的名言有《禮記》中的“茍利國家,不求富貴”,司馬遷的“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等。

    3.梁啟超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強調的是,平民也應該愛國、關心國事,適用于論述需要發動群眾參與的觀點。比如保護文化,需要全民參與,就可以引用這句。與此類似的名言有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顧憲成的“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等。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同一個大主題下的一些名言,它們之間的側重點不同,所適用的內容就有所不同。如果考生混用了這些名言,那文章的論證就會顯得不倫不類。

    要想在寫作過程中精確引用名言警句,建議各位考生備考時要做兩點的基礎性工作:一是備考時不機械記憶,對自己所接觸到的名言進行仔細的區分與了解,并做好分類;二是注意將自己了解到的名言和一定的社會現實、社會問題相聯系,這樣在寫作引用時才能運用自如。

    來源:中公教育

    (責編:郝孟佳、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