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

    2014省考行測沖刺:邏輯填空巧用范圍

    2014年04月10日16:59        手機看新聞

    在4月12日省公務員考試即將到來的最后階段,大部分考生都希望在邏輯填空方面能夠再提高一些,因為邏輯填空對于大部分考生來說是一個難點,今天就邏輯填空范圍大小這個角度跟大家聊一聊。

    所謂詞語范圍的大小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指指稱對象范圍大小,另一個方面是指語義范圍大小。

    首先看看指稱對象范圍大小。

    比如說“一揮而就”和“一蹴而就”這兩個詞語,語義相近,差別在于“一揮而就”主要是指寫字、寫文章或畫畫快,有其固定的對象范圍,而“一蹴而就”沒有特定的范圍,就是指做事情快。這就是所謂的指稱對象范圍大小不同。這一點要求考生在做題的時候注意如果題干不是特殊指稱某個范圍,大家就要選擇范圍較大的詞語,比如: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不是___的,而是經歷了長達600多年的探索。

    A.自然而然  B.輕而易舉  C.一蹴而就  D.一揮而就

    答案:C。

    解析:“不是···而是···”說明前后是反義詞的關系,后文強調時間長,所以前文應該是時間短,排除A、B。題干不是文學、創作方面的特殊范圍,所以不能選擇“一揮而就”,所以選擇C。

    這是范圍大小的第一個方面,指稱對象范圍的大小,大家做題的時候如果題干不是某一特殊的范圍,我們就要選擇范圍大的選項,如果考生不能夠確定每個選項的范圍,可以盡量選擇比較熟悉的詞語,一般比較熟悉的詞語使用的場合比較多。

    其次看看范圍大小的另一個方面——語義范圍。

    同樣對于語義范圍不同的選項我們也要盡量選擇范圍大的選項,何為語義范圍大的選項,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選項能夠包含另外兩個甚至三個選項的含義,那這個選項就屬于語義范圍大的選項,當選。比如:

    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不同地域的人們,由于生活經驗的范圍和性質不同,所___而形成的思維框架、思維模式也就不同。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沉淀  B.積淀  C.積累  D.發展

    答案:B。

    解析:積淀有積累和沉淀的意思,所以B選項語義范圍最大,當選B。另外D選項屬于邏輯錯誤,應該先“形成”后“發展”所以排除D。

    這是范圍大小的第二個方面,語義范圍大小。主要針對選項當中兩個字的詞語,如果某一選項能夠概括另外兩個或三個選項的語義,那這個想象相對來說就是比較好的。

    范圍大小這個角度,兩個方面都要求我們選擇“大”的:對象范圍大的,或者語義范圍大的。大家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摒棄以往存在的一種誤區:邏輯填空不會就選不認識的。這種想法非常錯誤,不會的時候要盡量選擇平時比較熟悉的詞語。

    來源:中公教育

    (責編:榮志卉(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