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

    2014江蘇省考言語備考:淺望舉例論證

    2014年02月20日09:03        手機看新聞

    在近幾年的江蘇省考中,舉例論證幾乎是每年的必考內容,因為舉例論證是中國人最經常也是最擅長使用的一種論證方式。

    在江蘇省考言語理解與表達中,為了增加考試難度,往往把例子的篇幅拉的很長,例子的篇幅往往占到整個文章70%以上,整個文段大段篇幅都在論述例子。許多同學往往根據概率學和統計學,凡是出現多次的就是重點,概括文章主旨的時候往往把例子概括了一下。

    考生應該牢記,言語不是數學,言語并不遵循數學邏輯,即使例子的篇章再長,出現的頻率再高,例子也只是例子而已,例子的出現只是作為一個論證的過程來論證作者的觀點。概括文章主旨,概括的是原文作者的觀點。以2006年江蘇省考為例:

    【例題】德國電腦專家正在開發一種新系統,這種系統能利用視覺、語音和觸摸技術收集一個人情緒狀態的數據,并做出反應。例如,如果電腦感覺到用戶情緒激動,它可能會自動讓屏幕色彩變得柔和,關閉背景音樂,放大或縮小圖形數據,甚至直接表示歉意:這種系統可在用戶與電腦互動時感知他們的情感。

    對這段話概括最準確的一句是:

    A 新型電腦會收集人情緒狀態的數據

    B 新型電腦可與用戶自由互動

    C 新型電腦會感覺到用戶情緒激動

    D 能夠感知用戶情緒的新型電腦系統在研發中

    整個文段大段篇幅都是在論述“電腦”, “電腦”出現的頻率最高,但是“電腦”出現在“例如”之后,“電腦”是作為一個例子出現的,作為一個舉例論證的過程來論證“新系統”。A、B、C三個選項都是關于“電腦”的論述,而“電腦”是作為一個例子出現的,概括文章主旨概括的是原文作者的觀點,絕對不會是關于例子的概括。

    再以2007年江蘇省考為例:

    【例題】水吸到氣管、肺里面去方令人發嗆,如果只在人的鼻子里裝點水而沒讓他吸進去,他也不會發嗆。大象就是一個例證。如果你細心一點觀察,會發現大象在飲水時是先用鼻子吸一點水(并沒有吸到肺里去),然后抬起頭來,把鼻子里的水放到嘴巴里去喝。在此過程中,它只是把鼻子作為吸水的工具,而并沒有把鼻子當成飲水的器官。

    這段話要論證這樣一種觀點:( )

    A.你必須細心一點觀察

    B.大象的鼻子是取水的工具

    C.大象喜歡用鼻子吸一點水放到嘴里去喝

    D.水吸到氣管、肺里面去才會發嗆

    雖然整個原文材料大段篇幅都在論述“大象”怎么樣,“大象的鼻子”怎么樣,但是原文材料直接告訴咱們“大象就是一個例證”,“大象”就是作為一個舉例論證的過程來論證作者自己的觀點,所以原文材料絕對不選和大象相關的選項。答案選D。 

    來源:華圖教育

    (責編:教育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