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示例:切斷網絡謠言需“組合拳”
近年來,我國網絡謠言不時出現,有些謠言侵犯他人權益,嚴重影響他人聲譽;有些謠言擾亂社會生活,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秩序;有些謠言性質更惡劣,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對此,我國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對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有明確懲處規定,但關鍵還是在落實。
對危及公共及社會的“制毒者”,不能停留在應對澄清上,而要出動“網警”“出重拳”、“下猛藥”,威懾鞭撻,讓其不敢“越雷池”半步;對非法惡意的“販毒者”要“兩手抓”,一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要及時甄別,主動發聲,用真相擠壓謠言,讓謠言“見光死”。二要加強監管,扎起厚實的網絡“籬笆”,警醒不理性的網民“適可而止”;對“信謠盲從”的“中毒者”,要加強教育,對信息信任的鏈式傳遞“留個心眼”,多點理性質疑,提高信息素養,走出“陰影”。
打擊網絡“毒瘤”的“組合拳”,還需配套制度、網民素養、網站自律、網絡監管“齊給力”,從切斷網絡謠言的“傳播鏈條”入手,讓其鏈式傳播“分崩離析”,讓其“無處遁形”,還網絡一片蔚藍清新的天空。
造謠和傳謠是社會秩序的破壞性力量,任何一個生活在網絡空間和現實社會的成員,都有責任和義務驅逐造謠、傳謠者。遏制網絡謠言,首先要建立信息公開機制。信息不透明、不公開、不及時,在受眾心目中就極易被認為“有貓膩”。實踐證明,信息公開透明是對付網絡謠言病毒式傳播的最好殺毒劑。因此,政府要建立信息發布公開機制,增強信息透明度,利用主要媒體及時客觀公正地發布權威信息、公布真相、引導輿論;建立各類常態的輿情信息收集、預警、分析工作機制;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及時監管網絡謠言傳播渠道。這樣可以有效壓縮網絡謠言的生存空間,將有可能釀成的網絡謠言化解在萌芽狀態,徹底鏟除網絡謠言產生的土壤。
其次,要增強技術管理能力。只有對網絡謠言運用技術措施進行監控和跟蹤,及時查找出造謠源頭,才能給予造謠者強大的威懾力。一是通過技術手段對內容進行篩選、過濾和防堵,控制網絡謠言等負面信息的擴散傳播;二是設立網絡把關人,培養防止謠言肆意傳播的意見領袖,發現有害的網絡信息及時報告,立即刪除;三是實行網絡實名制,網絡的匿名性必然成為虛假消息的搖籃。應考慮推行前臺匿名,后臺實名的網絡、微博實名認證制。
第三,應進一步完善法律懲戒機制。網絡謠言容易擾亂破壞經濟和社會秩序,甚至引起政治動蕩。一些網民將網絡社會當成信息垃圾場,恣意妄為地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甚至進行網絡煽動;一些網站,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網絡謠言視而不見,甚至隨意轉發。因此,應加強網絡立法,加強對網絡謠言的監控和追蹤,對網絡謠言制造者和不法網站進行依法懲處。只有這樣,才能使更多的人打破“沉默的螺旋”而聲張社會正義。
此外,還應該努力提升媒介素養。媒介素養包括對媒介信息的獲取、甄別、管理、使用、制作、發布的能力,以及對媒體的了解程度,對信息傳播特點的認識水平和傳媒環境的評價能力等。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提高所有網民的媒介素養,是凈化網絡環境、遏制網絡謠言的有效手段。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鞭策這個國家,同時我們每個人又是中國凝聚力的一個因子。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國家里,最清楚這個國家改革的必要,也最了解這個國家特有的艱難。但毫無疑問,中國不應是“謠言共和國”。
來源:中公教育
2013國家公考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