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構建


點擊播報本文,約
“十四五”收官之際,我國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義務教育2895個縣域全面實現基本均衡﹔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64.5%提高至9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8%,進入普及化階段﹔1885.1萬名教師筑牢育人根基,成為立德樹人的關鍵基礎力量……
亮眼數據的背后,一場關乎億萬群眾福祉的教育變革正深刻重塑著中國教育的面貌。
鑄魂育人:為青少年筑牢成長根基
“這堂‘行走的思政課’讓我發現,書本上的道理原來就藏在田間地頭,藏在勞動人民的辛勤付出裡?!蔽靼步煌ù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成欣慧隨著老師和同學們走進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東店子村,在親身實踐中感悟來自土地的力量。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5年來,教育系統始終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根本任務。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已經形成?!?/p>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縱深推進,“北京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清明祭英烈重走長征路”等特色實踐活動讓思政教育走出課本﹔29個一級學科的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全覆蓋布局,為鑄魂育人提供堅實理論支撐﹔“健康第一”理念落地生根,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的要求全面落實,美育浸潤行動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讓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穩步轉化為具體實踐。
教師是立德樹人的核心力量?!笆奈濉睍r期,《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印發,“教育家精神萬裡行”活動掀起尊師重教熱潮。43所高水平大學參與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教師待遇保障持續加強: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落實見效,教師住房保障不斷改善﹔教師資源配置更趨合理,“縣管校聘”管理機制深化改革,銀齡教師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如今,教師正成為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肮虊?、強國有我”,新時代教師發出鏗鏘誓言,以專業素養和仁愛之心全力托舉教育未來。
公平普惠:書寫人民滿意的民生答卷
“沒想到讀幼兒園也能享受免費教育,真是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北本┦忻窭钆繚M臉喜悅。她的話語,道出了萬千家庭的心聲。
2025年秋季學期,《關於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落地見效,約1200萬名幼兒園大班兒童受益於免保育教育費政策。這是“十四五”期間教育公平持續推進的重要成果。
懷進鵬表示:“中國已經建成規模最大且高質量的教育體系,為孩子們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堅強保障?!?/p>
5年來,教育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免試就近入學、陽光入學政策全面實施,隨遷子女、適齡殘疾兒童受教育保障機制更加健全?!翱h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行,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得以改善。
重點高校專項招生計劃累計錄取123.5萬人,讓農村和脫貧地區學子擁有更多進入高水平大學的機會。新增63所職業本科學校,52所普通高校開設了職業本科專業。學生資助政策實現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全覆蓋”,每年惠及約1.5億人次。
同時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公平優質教育插上翅膀。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已匯集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約11萬條,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1.1萬余門,高等教育在線課程3.1萬門,終身學習課程超2000門。
優質資源跨越山海、鏈接八方,有效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專業師資結構性短缺等問題,助力全國各地的孩子不僅上得起學,更能上好學。
服務國家: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嫦娥”探月、“蛟龍”深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無數刷屏的硬核“大國重器”背后,有越來越多年輕學子懷揣報國理想,瞄準國家戰略需求與社會發展痛點攻堅克難、銳意創新,讓知識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實際力量。
“我所在的‘天地一體頻譜認知智能實驗室’研發的頻譜管控、輻射源定位相關技術,已應用於信息支援相關領域,這讓我倍感自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徐睿話語裡透著歡欣。
“十四五”時期,高等教育累計向社會輸送5500萬名人才,其中“雙一流”高校培養了全國超過50%的碩士、80%的博士,承擔了90%以上的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任務,涌現出一批“挑大梁”的優秀人才。
5年來,高等教育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學科專業調整比例超過20%。2024年新增的29種本科專業精準匹配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需求?!皬娀媱潯背掷m發力,國家學院試點建設穩步推進,在9大領域部署100多個學科先導項目,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高校作為創新策源地,獲得75%以上國家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55%以上的科技進步獎,特別是在生命科學、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物質科學和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成果,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也持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職業教育迎來跨越式發展。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加速組建,“新雙高”計劃推動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全面提升。職業本科學校數量和招生規模穩步擴大,“新八級工”制度讓技能人才有奔頭。
這5年,職業教育為現代產業輸送70%以上新增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成為培育大國工匠的搖籃,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能人才保障。
(記者 楊 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