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開學季,打開社交圈(留學服務站)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學生走在美國哈佛大學校園內。 |
![]() |
近期,全荷學聯面向新生舉行了線上答疑會,幫助大家做好開學準備。 |
開學季到來,學子們將在海外開啟全新生活。遠離父母親人、獨自在異國他鄉學習,這對每名留學生來講都是不小的挑戰。如何盡快融入新環境、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絡?
文化尊重與理解
在海外生活和學習中,理解和尊重文化差異是順利融入社交圈的重要前提。不同國家和地區在語言表達、禮儀習慣、時間觀念與公共秩序等方面各有特點。初到陌生環境,留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傾聽和適度提問,逐步適應當地文化。例如在日常交流中注意稱呼方式,了解用餐禮儀,通過細節表現出真誠的尊重,不僅能夠減少日常誤會,也更容易贏得認可與信任。
“剛到這邊的時候,我其實挺不適應的。比如課堂討論里,大家會積極發言,但我擔心自己的英語不夠好,也怕打斷別人?!痹诿绹魧W的王巖分享自己的體會,“后來我發現,這種討論式的課堂很常見,甚至有時是學生主講,老師點評。如果能提前準備觀點,抓住機會表達,會受到很大鼓勵?!?/p>
國際安全教育專家王學軍提醒,對中外文化、風俗等差異不了解也可能導致安全風險。例如與警察打交道時理解偏差可能會招致暴力執法,“OK”等手勢在有的地方可能有負面含義等。一個在國內很平常的行為,在國外可能會觸犯當地法規或者習俗禁忌,輕則不受歡迎,重則有人身安全隱患。留學生在出國時需要了解所在地風俗習慣、法規禁忌等,入鄉隨俗。
此外,同學們要避免帶入刻板印象。每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歷史背景,嘗試從他人的角度理解問題,有助于交流。比如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活動、志愿者服務或社區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對當地社會的理解,也為建立自然的人際關系提供了良好契機。
王巖說:“我參加過學校的文化節,當時我們幾個同學一起準備展位,互相介紹各自國家的特色食物,氛圍真的很溫暖。在活動中,我感到真正融入了校園?!?/p>
主動拓展校內外資源
高校開學初的迎新周和社團招新活動,是結識朋友、了解校園文化的好機會。例如,英國華威大學的“Freshers Week”(迎新周)集中展示了數百個社團,涵蓋學術、藝術、體育和公益等多個領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余生活,也有助于通過共同興趣結識志同道合的同伴。
“我印象最深的是剛到學校那一周的迎新活動?!痹谟魧W的劉元說,“社團展臺排得滿滿當當,我當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名了攝影社和愛心志愿者社團。后來在攝影社的活動里,我認識了第一批朋友。大家因為共同的興趣,很快就熟絡起來,后面還經常約著一起拍照、做飯?!?/p>
興趣和特長往往是跨越文化隔閡的“共同語言”。喜歡音樂、烹飪或運動的同學,可以通過這些愛好快速拉近彼此距離。分享家鄉文化,邀請朋友品嘗中國美食,往往能夠激發對方的興趣,讓社交關系自然延展。此外,學術合作也是建立聯系的重要途徑。組隊完成課程項目或參加研討會,不僅能提升學術能力,也能在合作的過程中建立信任和默契。
校外資源同樣值得關注。社區中心、公益組織和志愿服務活動,都是建立聯系的重要平臺。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當地社區中心每年組織義工活動,為老人送餐。參與其中,不僅能感受當地社會的運作節奏,也能夠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為理解社會、融入環境積累寶貴經驗。
高校通常還會為留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支持服務。國際學生辦公室可在簽證、心理輔導、學業規劃等方面提供幫助;學生會及各類社團也會定期組織活動,幫助新生快速融入校園生活。例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每周舉辦“Language Exchange Program”(語言互助學習項目)活動,讓留學生與本地學生結對練習語言、交流文化。
保持積極心態
融入新環境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磨合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初到海外,大部分同學可能會感到孤獨、思鄉,甚至經歷文化沖擊。面對這些挑戰,保持積極心態尤為重要。加入社團、運動隊或參與定期舉辦的交流活動,既有助于逐步建立穩定的社交圈,也能在互動中獲得理解與支持。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師李同歸認為,留學生可以先從身邊的人開始,主動跟對方交往。他說:“導師、師兄師姐、室友、鄰居、當地的同學等,他們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緊急情況下,能夠給留學生提供直接幫助的人。建議學子有意識地、主動地接觸,這也能增強學子應對新環境中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幫助大家盡快適應新的環境?!?/p>
海外課程學習通常節奏緊湊,同學們需要在學業、休閑和社交之間找到平衡,合理安排時間同樣至關重要。規律的作息、適度的運動和充足的休息,是緩解孤獨感、適應文化差異的重要保障。
交流離不開溝通表達。如何提升語言能力?課堂學習之外,同學還可以通過收聽當地新聞和播客,或觀看影視作品,來提升口語與聽力水平。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課后主動向教授請教,不僅有助于鍛煉表達能力,也能展現良好的學習態度。
學子以開放、真誠和包容的態度面對新環境,不僅能讓留學生活更為充實溫暖,也有助于在異國收獲更多的支持與友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