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今年9月是首個全國科普月,3個科普工作者團隊講述生動故事——

    讓“科普之翼”越來越有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關注科普月)

    2025年09月23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北京密云區第二中學,中國空間科學學會舉辦科普講座。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供圖

      在江西興國縣龍口中學,洪文欽(左一)指導學生做實驗。
      張普貴攝

      在內蒙古達拉特旗恩格貝鎮中心小學,孩子們體驗VR眼鏡。
      鄂爾多斯市科技館供圖

      科普大篷車旁,孩子們使用VR眼鏡感受浩瀚星空;大學生志愿者走進鄉村小學,帶著孩子們一起做科普實驗;近80歲的院士成為科普“UP主”,為網友揭示人工智能的奧秘……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各級各部門和各類組織舉辦眾多妙趣橫生、多姿多彩的科普活動,在拉近公眾與科學之間距離的同時,也在全社會播撒熱愛科學的種子。

      今年9月是首個全國科普月。本版今起推出“弘揚科學家精神·關注科普月”系列報道,講述科普工作者們普及科學知識、營造熱愛科學社會氛圍的生動故事。

      ——編  者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星辰大海等著你”公益科普講座

      點亮青少年的航天夢想

      本報記者  喻思南

      9月17日下午,一場題為《太空之眼  洞察地球》的科普活動在北京市密云區第二中學舉行,這是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星辰大海等著你”公益科普講座之一?!短剿骰鹦恰贰短罩械慕】瞪睢贰豆庾V的故事》《太空“消失”的重力》……全國科普月期間,這樣的公益科普講座一場接著一場。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秘書長孫麗琳介紹,學會希望通過凝聚一批熱心科普的專家,面向大中小學生,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孩子們開展公益科普活動,點亮青少年的航天夢想,助力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

      2020年11月,“星辰大海等著你”公益科普講座啟動,此后吸引了近百名航天領域工作者,趙傳東是其中之一。

      趙傳東是我國首批航天員,參與了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相關訓練。在“星辰大海等著你”公益科普講座中,他喜歡從航天員訓練過程和實際感受出發,將航天知識、載人航天精神傳遞給聽眾。

      “我自愿從事載人航天事業……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愿為載人航天事業奮斗終身!”科普活動中,趙傳東常帶著孩子們重溫航天員入隊誓詞?!懊康竭@個環節,我內心都無比激動,仿佛回到當航天員的歲月,在孩子們的眼神中我能看到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壁w傳東說。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常琳,研究的是航天光學遙感小衛星姿態控制。與科普結緣,源于2016年參加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在西藏舉辦的一次會議。其間,她受邀到拉薩阿里地區高級中學做一場科普,給孩子們分享衛星知識,這也是常琳第一次做科普。

      常琳回憶,剛離開教室,孩子們熱情地將自己圍住,略帶靦腆地詢問各種“腦洞大開”的問題,“那瞬間,我真切感受到了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好奇與渴望?!?/p>

      后來,常琳成了學會做科普的“??汀?。2021年,她再次到西藏科普。聽說科學家來講航天,林芝市朗縣中學禮堂坐滿了學生。從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到中國航天發展,再到衛星的研發和使用,這場科普效果出乎常琳意料:“相比5年前,孩子們視角更開闊,也更加善于、敢于表達,我看到教育發展、國家進步帶來的積極變化?!?/p>

      自“星辰大海等著你”公益科普講座啟動以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組織專家深入城市、山區與海島等,開展了400多場科普活動。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組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恒蘭英說:“我們要讓每次科普活動都落地生根,有實實在在的成效?!?/p>

     ?。ê涡駞⑴c采寫)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團隊

      給“科技館”裝上“車輪”

      本報記者  趙景鋒

      9月17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恩格貝鎮中心小學,一輛印有“科普大篷車”字樣的白色汽車駛入校門,緩緩停在操場看臺前。

      車一停穩,8名身穿紅色馬甲的工作人員下車忙活起來。支起桌子,擺上宣傳冊、展品,調試好設備,不到10分鐘,一個小型“流動科技館”便已搭建完成。

      戴上VR眼鏡,瞬間穿越浩瀚宇宙,曼妙星空盡收眼底;手握操縱桿,控制無人機,完成起落、懸停等動作……活動現場,炫酷展品整齊擺放,學生們上手操作,驚呼、歡笑聲不斷。

      “對于許多偏遠地區的學生而言,走進科技館、操作科學儀器設備的機會很少?!倍鯛柖嗨故锌萍拣^館長賀寧瑞介紹,科普大篷車如同給“科技館”裝上“車輪”,讓學生們不出校門就能近距離感受科學的奧妙。

      “同時按住這兩個鍵,就能讓它跳舞?!痹诳萍籍a品展區,科普大篷車團隊成員劉淑婷正在向學生們演示機器狗的操作。比心、拜年、后空翻……隨著指令下達,機器狗靈活變換姿勢,逗得學生們咯咯直笑。操作結束,劉淑婷放下手柄,開始講解機器狗的原理。

      今年27歲的劉淑婷,是團隊里的“技術擔當”。從小學起,她就喜歡搗鼓各種電子元件,大學畢業后考入了鄂爾多斯市科技館,主動申請加入科普大篷車團隊?!皫缀趺康揭凰鶎W校,都有學生告訴我,自己以后想當科學家,用自己的發明幫助更多人?!眲⑹珂谜f,讓更多人了解科學、愛上科學,是這份工作最大的價值。

      在科學實驗區,科普大篷車團隊成員高田恬正在給學生們展示趣味實驗?!斑@是一張白紙,這里有瓶‘藥水’,如果往上噴水會怎么樣?”說著,高田恬拿出小噴壺對著紙張噴灑,只見空白紙上浮現出清晰字跡,學生們紛紛驚呼。

      “做實驗可以讓抽象的科學原理可知可感,學生們都很喜歡?!备咛锾裾f,加入科普大篷車團隊之前,自己的科學知識儲備并不多。她從最簡單的科學實驗學起,把原理、操作一點點吃透后,再設計通俗易懂的講解詞,不斷提升知識儲備和講解能力。

      賀寧瑞介紹,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科普對象已經從學生拓展至農牧民、老年人等多類群體,科普內容也涵蓋展品講解、科學實驗、衛生健康、反詐宣傳等多個維度。自2017年項目啟動以來,團隊累計開展活動1400余場,惠及群眾60余萬人次。

      

      南昌大學星火科普志愿服務隊

      “物理秀”種下科學的種子

      本報記者  楊顏菲

      9月19日,江西省興國縣龍口中學的教室里,學生們神情專注,盯著南昌大學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副主任洪文欽演示科學實驗。他將4塊透明玻璃輕輕圍在火盆四周,隨著盆里的火苗不斷燃燒,當玻璃框架搭穩的瞬間,橘紅色的火焰突然“騰”地躥起近一米高,繞著玻璃架急速旋轉,就像一團迷你“火焰龍卷風”。隨即,教室里響起掌聲。

      “火焰就像山里的風,當不同方向的氣流遇上‘圍墻’,就會繞著圈跑?!焙槲臍J一邊繼續實驗操作,一邊講解背后的原理,“這就是物理里的‘溫差氣流原理’?!边@場“物理秀”,就來自南昌大學星火科普志愿服務隊?!昂槔蠋熢O計的實驗生動有趣,很受歡迎!”星火科普志愿服務隊創始人袁吉仁介紹。

      2018年,袁吉仁所在的南昌大學基礎物理實驗中心迎來了一批研學的中小學生,孩子們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一下點燃了袁吉仁心中的熱情。

      “能參與這種‘請進來’的科普活動的學生還是有限,如果我們教師攜帶實驗儀器‘走出去’,會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庇谑?,袁吉仁組建了一支科普志愿服務隊,并為其取名“星火”。

      星火科普志愿服務隊做實驗時,充分利用礦泉水瓶、乒乓球、筷子等一些日常物件?!安簧俎r村孩子沒見過高端儀器,但他們見過塑料板、筷子等,用這些東西做實驗,他們會覺得‘科學離我很近’?!痹收f。

      “第一次去參加活動的時候,我們做了簡易電動機實驗?!狈贞牫蓡T魏雅琦讀大一的時候,在洪文欽的影響下加入了志愿服務隊,她至今記得,當銅線圈通電后開始轉動時,一個小男孩趴在桌上,眼睛緊盯著線圈,直到活動結束還追著她問:“姐姐,我能把線圈帶回家嗎?我想讓它轉得更快?!蹦且豢?,魏雅琦受到觸動,“我們在孩子心里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p>

      袁吉仁覺得,在鄉村基礎教育的土壤里,一場“物理秀”或許不能立刻改變什么,但那些被火苗照亮的眼睛、被實驗點燃的好奇心,也許在未來某天會照亮科學之路。

      從2018年首次組織中小學生研學,到把“流動科技館”開進鄉村,南昌大學星火科普志愿服務隊的足跡已經走遍江西11個設區市,累計開展科普活動200余場?!跋M?年內我們能走完100個縣市區,照亮更多鄉村孩子的科學夢?!痹收f。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3日 06 版)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