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學院畢業生赴疆任教群體代表李桂枝、王偉江——
用知識的清泉,一點點浸潤這片土地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李桂枝(一排右二)、王偉江(二排左一)和其他赴疆任教教師合影。 |
黃沙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刮來,漫過公路,爬上土墻,眼前變成昏黃的一片。新疆且末便處在這片沙漠之中。
開學了,且末縣第一中學教室里,教師李桂枝、王偉江又回到了他們熟悉的講臺。他們潛心耕耘、默默奉獻,傳遞著保定學院畢業生赴疆任教老師扎根新疆的執著與溫情。
25年前,一次改變人生的選擇,擺在15個年輕人面前?!拔沂菑男陆畞淼?,那里特別缺老師,你們誰愿意去?”聽完且末縣中學校長的話,王偉江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畫面:孩子們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出神地望向遠方。
“我覺得我應該去,必須去?!睅е鴮ξ磥淼你裤脚c期待,王偉江填寫了志愿書。然而,要去的是個什么地方,怎么去,他都不清楚。
2000年8月6日,15個懷著熱情的年輕人走出了太行山。他們坐了三天兩夜的綠皮硬座火車到達庫爾勒,住了一晚,再坐上縣里派來的中巴,一路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終于,經過五天四夜的奔波,跨越3000多公里,他們來到了且末。
為迎接支教老師,且末縣中學師生在門口的土路上灑上了水,只為壓住能蓋到腳面的浮土。那一刻,李桂枝和王偉江第一次感覺到身上的使命沉甸甸的。
環境艱苦,但斗志昂揚。15名新教師登上講臺,幾乎承包了初一所有科目的課程教學,其中6人擔任班主任。
教學中,真正的困難慢慢顯現?!罢n上說話的、扔紙條的,不交作業的……孩子們頑皮得很?!被叵肫饚н^的第一批學生,李桂枝坦言,“一時間不知所措?!?/p>
既然來了,就不能白來。帶著一股子韌勁,李桂枝和其他幾名語文老師開始琢磨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他們結合學生的基礎,創造出涂鴉聯想、話劇情景、分段表演等教學方法。
這份用心很快結出果實:第一個學期結束,李桂枝的班級語文成績在年級里位居前列;3年后,帶出的學生中考成績刷新且末縣中考紀錄。
扎根且末的日子里,李桂枝的課堂也不斷延伸:開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高班,讓學生在朗讀唐詩宋詞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組織學生聆聽紅色故事;與河北唐山結對學校開展“手拉手”融情活動,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她用知識的清泉,一點點浸潤這片土地,滋養了孩子們的夢想。
2019年,且末縣中學高中部獨立為且末一中,15名老師中的大部分前往高中任教,將一批批學生送入大學的校門?!拔覀兊膶W生分布在各行各業,老師、警察、醫生、個體戶……都在努力建設自己的家鄉?!崩罟鹬ψ院赖卣f。
“其實內心也曾猶豫過:要一直在這里待下去嗎?有沒有意義?要不要回家?親人怎么辦?”王偉江說,“要說理由,每個人都有很多可以離開的理由?!?/p>
但最終,沒有人離開?!笆且环N責任吧,很難說清楚?!蓖鮽ソ哪抗馔虼巴?。
如紅柳一般,他們深深扎根、堅韌不拔,見證著西部的發展,為廣袤的土地帶去生生不息的力量。
■記者手記
書寫“大風刮不走”的傳奇
當年的青年兩鬢染霜,不變的是他們依然堅守在這里,在三尺講臺繼續書寫“大風刮不走”的傳奇。
怎樣評價自己?面對這個問題,李桂枝的回答讓人感動:“我們很平凡,平凡得就像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一粒沙。因為選擇了遠方,選擇了需要,我們的青春便有了意義?!?/p>
他們不平凡,用真情、熱情和深情澆灌著沙漠里的花朵。25年來,這批老師為且末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子,這些孩子有的成為鄉村教師,有的奮斗在工程建設一線,有的返鄉創業……教育正在悄然改變西部地區的面貌。
他們不平凡,用榜樣的力量引領更多青年扎根邊疆。許多年輕教師被他們的故事感動,追尋他們的足跡而來。截至目前,保定學院有400余名畢業生奔赴西部基層一線,他們猶如一顆顆種子,深深扎根在這片土地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2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