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冷靜小孩姐”為何敢出手(有事說事)

    王美華
    2025年08月25日08: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新學期開學在即,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中醫醫院來到嘉禾縣第一中學,開展“急救知識進校園、守護生命伴成長”活動,向師生傳授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知識技能,提升師生應急救護意識和能力。
      圖為醫護人員向學生傳授應急救護知識。
      黃春濤攝(人民視覺)

      “媽媽,我能救她!”

      近日,遼寧沈陽一家餐廳里,一名女子不慎被食物卡住呼吸道,導致呼吸困難。危急時刻,鄰桌的小學生果斷上前,運用所學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幫助女子脫險。這名小學生名叫胡紫涵,其沉著機智的表現贏得眾多網友點贊,被稱為“冷靜小孩姐”。

      關鍵時刻,“冷靜小孩姐”為何敢出手?

      這得益于她平時對急救知識技能的認真學習。今年上小學六年級的胡紫涵,是遼寧省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基地青少年宣講團的一名志愿者。事發前不久,她正好學習了氣道異物梗阻的急救方法,也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這是她學習急救知識后第一次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救人?!霸陉P鍵時刻,我們只要會急救,真的可以挽救生命?!焙虾f。

      “冷靜小孩姐”的出現并非偶然,她的背后是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的急救教育進校園、進社區的成果顯現。從教育部將急救知識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內容,到各地紅十字會組織開展公益性公眾培訓,一場關乎生命安全的全民教育正廣泛鋪開。胡紫涵的冷靜與專業,讓我們看到了急救教育的價值——它早早在孩子心中種下善與責任的種子,并在關鍵時刻迸發出挽救生命的力量。

      不過,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公眾急救技能普及率仍比較低。許多人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或因知識匱乏而手足無措,或因擔心操作不當承擔責任而猶豫不決。要改變這種狀況,不僅需要更多“冷靜小孩姐”式的榜樣激勵,更需要制度層面的持續發力:將急救培訓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備配置,建立健全“好人法”保障施救者權益。只有當急救知識成為全民必備素養,我們才能在突發危機面前織就一張更密實的安全網。

      紅十字會有一句話,叫作“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深刻揭示了普及急救教育的意義。在突發危機面前,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生命的守護者,而不是無奈的旁觀者。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人,其中87%的心臟驟停發生在醫院外。而黃金搶救時間僅有4分鐘,在專業救護人員到達前,現場第一目擊者的急救能力往往關乎生死。

      更進一步看,“人人學急救”體現的是一種生命共同體的價值認同。每個人都不是孤島,陌生人的安危與我們息息相關。學習急救,不僅是為掌握一項技能,更是培養對他人生命的共情與責任,構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聯結。而這種聯結,正是文明社會最堅實的基石。

      生命的脆弱與堅韌往往只在一線之間,而知識與勇氣,足以改寫結局。一個現代文明社會,既需要高效的醫療急救系統,也離不開每一個普通人伸出有準備的援手。未來某一天,當意外發生時,期待能有更多的胡紫涵挺身而出,讓“我能救人”成為這個社會最動人的語言。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