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盧龍:“讓科技在山谷里生根發芽”


“怎樣才能成為像您一樣的科學家呢?”“雜交水稻是怎么培育的?”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左右山谷景區華夏脊梁館內,一群來自盧龍縣劉田各莊鎮大寺小學的孩子屏息凝神,在AI數字人技術構建的時空中,怯生生地向錢學森、袁隆平的影像發出稚嫩的提問。
“AI生成的回答不僅包含真實史料,還融入科學家經典語錄與人生智慧,孩子們在沉浸式互動中可以感受到科學精神的傳承與科技賦能文旅的無限魅力?!痹摼皡^負責人張斌告訴記者。
同樣坐落于景區的科技體驗館,每一件展品都如一把鑰匙,為山村里的孩子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我看了實驗秀,上了科技課,還見到了有趣的機器狗!”寇雨晴是大寺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她的聲音里飽含著驚奇。
劉田各莊鎮多丘陵,學生家長大多在外打工,能去一趟城市的科技館對這里的學生而言很不容易。為了讓山里的孩子接觸更多的科學知識,左右山谷景區打造了2000平方米的華夏脊梁館和科技體驗館,在華夏脊梁館設置了古今科學家展區、當代科技成果展區、AI交互區等6大展區;科技體驗館引入了無人機編程、宇樹科技機器人等科技體驗項目。這些只能在大城市科技館里才能看到的科普展示項目,如今山村的孩子們也能體驗到。
“我們要讓科技在山谷里生根發芽?!睆埍笳f,“我們想讓山里的孩子們明白,科學就在他們腳下的土地里,在他們呼吸的空氣里?!?/p>
展館內,孩子們操控的飛行器在模擬的田野上空精準掠過,機器人靈活模仿著農事動作?!拔覀兿Mㄟ^這種形式,開拓山村中小學生的眼界,激發他們學科學、享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進而更加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對家庭、對家鄉、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睆埍笳f。
變化悄然發生在孩子們的心里。參觀結束后,寇雨晴在筆記本上鄭重寫下:“科技館讓我知道,山外面的世界很大,我要有力量,我要走出去?!?/p>
(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通訊員 李碧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