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寧夏中部首次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

    2025年06月25日08:4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寧夏中部首次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課題組聯合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博物館副館長楊卿等專家學者,在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取得四足類足跡的重要發現——首次記錄寧夏中部以小型蜥腳類恐龍足跡為主的足跡組合。這一發現為了解中國西北地區早白堊世晚期的古動物群及古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資料。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古生物學期刊《瑞士古生物學雜志》上。

    寧夏恐龍足跡化石首次記錄于2013年,后經10多年的調查,在寧夏南部六盤山地區共發現5處下白堊統恐龍足跡化石點,為大型蜥腳類和小型獸腳類恐龍足跡。2024年4月,延安大學石油工程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杜芳鵬在寧夏中部窯山地區發現大面積足跡。隨后,邢立達課題組與寧夏地質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察隊,先后5次實地考察,開展數據采集和剖面測量等工作。

    新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點位于同心縣以東約20公里的窯山地區,至少包括12條行跡、158枚恐龍足跡化石。這些足跡化石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小型四足蜥腳類恐龍足跡,歸為雷龍足跡型;另一類為小型兩足恐龍足跡,可能為獸腳類或鳥腳類恐龍足跡。其中,蜥腳類恐龍足跡共計8條行跡、109個足跡。這些足跡長度多數小于25厘米,屬于小型蜥腳類足跡。行跡中有一條比較特殊,長度約8.6米,包括20個連續的后足跡和2個前足跡,在第8個右后足跡處,行跡方向從向東轉為向北。根據轉折點前后的足跡旋轉角度、步幅等數據,研究團隊判斷恐龍在轉彎后速度降低。在一些蜥腳類足跡內部,保存有無脊椎動物遺跡,如發現一處由昆蟲幼蟲留下的潛穴,長約32毫米,直徑約4.5毫米?!斑@表明,由于環境濕潤或正處在雨季,恐龍留下的足跡形成小池塘棲息地,吸引了無脊椎動物的出現和活動?!毙狭⑦_解釋。

    除了蜥腳類足跡外,該化石點還保存有4條疑似雙足恐龍的行跡以及30個孤立的足跡。由于足跡巖層面風化嚴重,無法提取更多信息,研究團隊推測其為小型獸腳類、鳥腳類或者四足恐龍的足跡。(記者王美瑩)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