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高校原創文化精品 | 《絲路回響》的誕生與遠行

    2025年04月27日09:29 | 來源:前線
    小字號

    中國音樂學院以“承國學、揚國韻、育國器、強國音”為辦學理念,秉承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積極建設“中國樂派”,努力推動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提升傳播力與影響力?!督z路回響——“敦煌”主題作品音樂會》正是學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索中國傳統音樂創作發展之路的一次有益嘗試。

    原標題:高校原創文化精品 | 《絲路回響》的誕生與遠行

    《絲路回響》民族管弦樂專場演出

    《絲路回響》民族管弦樂專場演出

    2023年4月20日、26日晚,北京音樂廳里的觀眾都沉浸在歷史與幻想交織的音樂盛宴中。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承辦的《絲路回響——“敦煌”主題作品音樂會》西洋管弦樂與民族管弦樂專場相繼在這里上演。14部作品以獨特的視角和鮮明的風格,展開對“敦煌”這一文化主題的音樂性探索,以交響樂和民族管弦樂的形式,生動呈現千年文明與當代創作的交匯,繪就了一幅瑰麗而深邃的“音樂敦煌”畫卷。

    音樂廳里座無虛席,觀眾仿佛穿越千年,在美妙的多聲部織體語言中步入敦煌洞窟,聆聽來自歷史深處的吟唱。這不僅是兩場成功的演出,更是一段藝術與學術交匯、傳統與當代融合的文化旅程。

    憑借高度的原創性與深厚的文化價值,《絲路回響——“敦煌”主題作品音樂會》成功入選“北京高校校園原創文化精品”項目,成為新時代高校美育與文化傳承融合創新的一項標志性成果。

    2023年4月20日,演出后校領導與主創團隊合影

    2023年4月20日,演出后校領導與主創團隊合影

    源起壁間  從洞窟出發

    “每一幅壁畫都是一部樂譜?!闭劶皠撟鞒踔?,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教師們反復提及敦煌給予他們的震撼與啟發。

    為深入理解敦煌文化,中國音樂學院創作團隊自2022年8月中旬起,便開啟了一系列創作前期的走訪交流工作,向相關學者、專家“取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召開“‘敦煌’主題作品”創作交流研討會,會議匯聚多位敦煌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觀圖、聞聲、感悟”的方式,聚焦莫高窟藝術,深入解讀絲路音樂與文化交匯的脈絡。

    敦煌研究院前院長趙聲良教授,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元林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雅特聘教授,美術史學家、敦煌學家李松教授,以及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朱曉峰博士帶來了4場精彩講座,內容涵蓋敦煌藝術與唐代文化,敦煌與絲綢之路上的多元文化交流,敦煌雕塑、繪畫、書法、樂舞等多個方面。

    在交流研討環節,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規劃處處長劉立明對敦煌音樂會后期的傳播和發展給予了十分有益的建議。中國音樂學院樊祖蔭教授強調,要在中西交匯中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建議創作者特別關注敦煌壁畫中的樂器圖像,以有依據的想象讓觀眾更好地接受音樂。

    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黃虎教授帶領作曲系教師一行受邀到故宮博物院參觀,在靜怡軒會客室與前敦煌研究院院長、現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進行座談交流。王旭東院長指出,敦煌文化除了擁有“厚重”的特點之外,還擁有“靈動”的特質;作曲家們應該深入到敦煌當地進行一段時間實地采風,親身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用音樂表達敦煌文化的包容性,體現“國之大禮”。

    來自各方學者和專家的觀點令創作團隊收獲頗豐,也為作品的創作開拓了思路。 

    中國音樂學院教師與王旭東院長在故宮座談交流

    中國音樂學院教師與王旭東院長在故宮座談交流

    交融互鑒  為絲路而作

    創作過程中,團隊成員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出發點,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中華歷史人文內涵。最終,絲路回響——“敦煌”主題系列14部作品誕生。這些作品扎根本土,深植傳統,深刻把握時代主題,服務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底蘊。

    該系列作品貫穿絲綢之路主題,內容涉及西域邊塞詩、莫高窟壁畫、大漠風光、寺廟景觀等人文地理的多個層面。敦煌作為絲路的文化中心,多個民族、地區的文化匯聚于此,因此,作曲家選取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多個視角,采用了漢族、維吾爾族,乃至中亞等地區的多個民族的音樂風格,力求全方位展現敦煌文化的交融特質與互鑒精神。

    《絲路回響》特色樂器演奏員特寫

    《絲路回響》特色樂器演奏員特寫

    作品體裁豐富多樣,涉及管弦樂曲、協奏曲、女高音與管弦樂隊等多種體裁形式,作曲家以不同的載體進行個人風格的塑造和交響語言的創新,探索帶有西域特色的傳統音樂元素與西方作曲技法的碰撞與交融,將多元文化的融合轉化為具有鮮明個性的交響語匯,傳遞出作曲家對敦煌文化以及絲路精神的理解與詮釋,作品風格既符合時代發展主題,又適應新時代觀眾的精神需求與審美趣味,極富感染力。

    《絲路回響》音樂會現場

    《絲路回響》音樂會現場

    回響不止  從首都向四方

    音樂會在北京首演后獲得業界積極反響,2023年7月19日,《絲路回響》應邀在蘭州舉行西洋管弦樂專場演出,成為中國音樂學院“走出去”的重要展示項目。當晚,蘭州的觀眾以極高的熱情與專注度回饋了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傾情付出,演出結束后仍久久不愿離去。蘭州交響樂團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文化優勢和精益求精的嚴謹態度,完美演繹了7首“敦煌”主題西洋管弦樂作品,與作曲家一道,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敦煌音樂文化的盛宴。

    《絲路回響》蘭州專場音樂會

    《絲路回響》蘭州專場音樂會

    蘭州專場音樂會是中國音樂學院首次與地方一流交響樂團合作新作品的音樂會,其成功經驗具有十分寶貴的意義:一方面,通過扶植地方特色文化,以音樂的藝術表達為蘭州本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推動蘭州與世界文化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挖掘和吸收絲路音樂元素,并巧妙地融入現代音樂創作中,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演出結束后,創作團隊的11位教師在甘肅多地進行采風,為進一步完善作品積累更多素材。團隊懷揣著對絲路燦爛文化的向往,從蘭州沿絲綢之路西行,經張掖到達敦煌,學習觀摩了花兒、涼州賢孝、蘭州鼓子、河西寶卷和哈薩克族民歌等非遺藝術表演,參觀了敦煌莫高窟,與絲綢之路進行了一次深情對話,推動創作從“靈感—實踐—傳播”邁向“再研究—再創造”的良性循環。

    再出發  奏響未來絲路

    敦煌不是終點,而是一個不斷啟發我們重新理解傳統與當代、東方與世界、自我與歷史關系的文化入口?!督z路回響》作為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原創+實踐”教學模式的集中體現,不僅展示了青年作曲家群體的藝術潛力,也回應了新時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呼喚。

    未來,中國音樂學院將繼續拓展《絲路回響》項目的傳播路徑與研究廣度,推動這些在教研中孕育、在舞臺上成長的原創作品真正走進大眾視野,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作者: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

    (責編:李昉、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