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自立自強 為端牢中國飯碗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撐

    2022年10月22日09:0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是一名有37年黨齡的老黨員!叭轿缓粚嵓Z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農業的表述,他看了一遍又一遍,“讓我更加堅定信心,為我國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端牢中國人的飯碗作出自己的貢獻!

    將科技創新論文寫在鄉村振興大地上

    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帶領團隊在云南相繼建立了20個實驗村,開展不同類型的鄉村振興實踐工作!拔覀兊墓ぷ鞯玫搅藢嶒灤遛r民群眾的廣泛擁護和支持!崩钚≡普f,“報告提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指引我和團隊繼續奮斗在鄉村振興一線,開展創新性的鄉村建設工作!

    “糧食安全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必須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組織、文化和生態振興,以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眹肄r業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表示。2009年,張福鎖和同事們在河北曲周縣創建了一個“科技小院”。目前,31個省份已建起480個“科技小院”,示范面積1142萬畝,培訓農民28萬多人次。

    “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在下鄉的車上,報告的“金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駐舟曲幫扶組組長李虎的腦海中回響,“舟曲縣底子薄環境差,要想真正實現產業興、群眾富,就必須銘記報告中‘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金玉良言’,時刻保持‘趕考’的姿態,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處!

    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十大報告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懷下,能夠容納150萬份種質資源的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新庫已經投入試運行,將有力提升我國種業科技原始創新潛力!弊鳛檫@座新庫的建設者和使用者,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保存與信息黨支部書記張金梅動情地說,“我們要從報告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好新庫在確保糧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為打贏種業翻身仗作出更大貢獻!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趙久然立足科技創新崗位,在過去5年培育100多個優良品種,相關研究實現增產100多億公斤糧食!盀榱恕_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要創制更多更優玉米新種質,培育更多更好玉米新品種,突破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為打好種業翻身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壁w久然說。

    “十年來,我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突破70%,但農機裝備依然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短板弱項!鞭r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副所長曹光喬對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感觸頗深,“‘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就是讓我們牢記器利農桑的使命,在裝備智能化和山區農機研發上加強原始創新,多下工廠、多進地頭,讓祖國廣袤農田馳騁更多‘國字號’農機!

    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目標,催人奮進!“我們要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推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無愧于新時代的農科篇章!敝袊r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衛代表說。(記者 馬愛平)

    (責編:何淼、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