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青年王靜:站在農業風口的“弄潮兒”

“家里有玉米芯的不要丟掉,把它們收集起來,跟我學用玉米芯種菇!蓖蹯o站在直播間的鏡頭前,手捧一小捆玉米芯說。
王靜今年32歲,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人。2013年,她辭掉在深圳一家外企的工作,回到丈夫吳安軍的老家黔東南州施秉縣楊柳塘鎮高塘村,做了一年民辦學校教師、兩年菌種公司工作人員后,于2016年底開始創業,通過直播或短視頻傳授農業技術。
“我覺得自己站在了農業發展的風口!彼f,如今,王靜已經在抖音和快手兩個平臺積累了超300萬的粉絲。
王靜(右)在抖音直播間講解玉米芯種菇技術。新華社記者 羅羽 攝
“2015年,我在一家菌種公司工作時,參加了一次縣里組織的電商培訓。課上講到電商將在未來5年成為助推農業發展的風口!蓖蹯o說,2016年從菌種公司辭職后,她在高塘村租了一棟閑置兩年的老屋,開始從事電商帶貨。
此前,也有人將老屋租下做生意,但失敗了?吹酵蹯o又把老屋租下,一位親戚略帶嘲諷地說,放棄好好的外企,回家來折騰,大概率也要步人后塵。
聽到親戚的嘲諷,王靜暗自下定決心要把電商做好!耙劳辛己玫纳鷳B,貴州的農特產品品質優良,關鍵是如何把它們更好地推送給消費者!彼f,電商開辟了一條新路。
王靜在蘑菇棚里查看蘑菇生長狀況。新華社記者 羅羽 攝
那段日子,王靜一邊從線上接單,一邊與丈夫到各地農戶家收貨,悉心向優秀的農戶請教種植技術!拔疑钪粩鄬W習,所以一直留心各種農業技術,希望能為我所用!彼f。
2017年,王靜開始發展自己的基地,利用學到的技術種植魔芋、茯苓、紅薯、蘑菇等農特產品。
“2017年,在施秉縣開展的一期自媒體培訓班上,老師們介紹了短視頻的帶貨趨勢及其創作和運維技巧!蓖蹯o判斷,短視頻將助推農業發展,但由于當時沒有想清楚內容輸出方向,并未草率進入。
之后兩年,她一邊打理電商業務,一邊不時瀏覽各大自媒體平臺。
最終,王靜找準了方向:向網友系統、細致地分享農業種植技術,并盡可能幫他們帶貨。
2020年,王靜開始拍攝短視頻,利用秸稈、玉米芯、廢棄的松樹根等種植蘑菇、天麻、靈芝、茯苓……把過去在菌種公司和向農戶學到的種植技術一一分享!巴ㄟ^短視頻平臺把優質農產品的種植技術推介給農戶,同時吸引一些經銷商前來采購產品,形成良性互動!彼f。
近年來,短視頻和直播已成為王靜帶貨的主要方式,其平臺銷售額已連續兩年超過了100萬元,助力上千戶農戶實現增收;每年她還以施秉縣賦予的“科技特派員”身份,奔赴田間地頭免費為農戶就種植技術答疑解惑。
“青年人要做有價值的事,善于學習,把握時代機遇!蓖蹯o說,“認準了道路,就要排除干擾,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全力以赴!保ㄓ浾 羅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