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高校在行動
中國社科院大學傳遞戰“疫”正能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北京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迅速行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舉措,本著“高度重視、積極主動、科學有效、全力以赴”的原則,嚴密排查、聯防聯控,確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防疫工作扎實有序。
爭分奪秒齊動員 構筑防控安全線
社科大對全校師生員工展開深入摸排和動態跟蹤,實現人員全覆蓋;建立了聯絡員機制,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暢通了信息渠道,及時準確發布師生員工和社會關注的重要信息。
1月22日,學校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工作力量。張政文校長任組長,其他校領導任副組長;之后及時成立防控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排查管控監督組、醫學觀察指導組等13個專項工作組、各學院也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的工作組。防控指揮部精心謀劃部署、科學分工指導,各工作組強化責任擔當、細化工作舉措,全校師生統一思想行動、校區學區聯動聯防,構建了全面抗擊疫情的工作體系。
自1月26日以來,學校實行每日會商制度,校領導全天堅守崗位、靠前指揮,聽取各組關于防疫工作最新情況及工作中面臨的困難,結合具體情況分析研判,落實落細各項制度,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狠抓防疫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進一步研究制定防控預案,并就有關具體問題進行周密部署。
截至目前,學校建立健全了心理輔導機制和重大事情的處理機制,制定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防控新型肺炎工作方案》等5個工作方案、發布了《關于設置醫學隔離觀察室的通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關于在校人員防疫工作的要求》等23個通知公告,明確了全體師生員工關心關切和遵循。
圍繞育人盡全力 構建防疫共同體
社科大發出了致全體家長、學生、教師、老同志等4封信,并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為同學和家長介紹學校的防控要求,送去及時的溫暖和關懷,并認真聽取其意見建議。實現聯系全覆蓋和保持經常性聯系,形成學校關心家長、家長慰問學校的良好氛圍。本科生工作處心理咨詢中心搭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網絡心理支持和互助平臺”,在疫情期間為社科大全體師生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服務。
針對學生學業以及畢業生實習、就業問題,全體導師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學生學業指導工作,盡可能減少疫情對學業的負面影響。日前,校辦公室、組織部、教務處、招生與就業處等8個部門及其他相關學院同志協同配合,及時完成了149名進入國考、京考學生的相關材料復核、打印、蓋章、拍照、錄入和寄發工作?偟脑瓌t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最大限度讓學生便捷、安全,讓同學感受到疫情無情人有情。
目前,學校已圍繞做好延期開學前后的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畢業就業、服務保障等工作進行了專門研究,部分方案已經成型。特別是圍繞延期開學后的教學工作,教學管理部門和各教學單位分別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確保按照正常開學時間在線上開課,師生共同協力,保證正常教學秩序。其他相關工作方案將按照節奏穩步推出,各部門將穩妥推進各項措施落實落地。同時,根據疫情防控進展,不斷細化優化延期開學后各項防控工作預案。
宣傳立體發聲 凝聚防控正能量
在做足疫情防控保障工作的同時,社科大也重視疫情防控的宣傳,積極傳播正能量。定期發布學校疫情防控信息和知識,及時發布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動態,統一思想和行動,堅定師生信心,引導社會輿論。
同時,學校還上線了疫情防控專題網站,集中發布學校防疫工作情況、普及防疫知識,以及媒體關注等信息,便于全校師生、家長、校友了解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動態和相關規定精神。截至2月10日,專題網已推送文章178篇。同時,上線疫情防控通系統,師生健康情況可一鍵上報,每日商報,可實現分級統計和匯總統計。
圖書館及時統計并發布提供線上免費學習資源,提供社會和其他高校開放的免費開放資源信息。
社科大還在網絡上發起了高校接力致敬的活動,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傳遞正能量的熱潮。2月5日,學校制作了第三張官方“戰疫”海報,與互聯網上熱傳的感人視頻一起,進行了公眾號推送,并利用北京市高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的平臺@了北京各兄弟高校,發起“今天,我們不說自己,只致敬前線”的接力活動。深夜倡議發出,當晚就有兄弟高校接力,33所高校接力發出公眾號推送,各校都制作了本校的主題海報,加入了本校師生對前線的祝福和致敬。學校多個學院和班級拍攝了致敬前方、祝福武漢、祝福祖國的視頻,承諾遵守國家和學校的相關規定。
支援抗疫齊上陣 社科學子顯擔當
在疫情面前,社科大的師生們紛紛行動起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每個人都化身戰士。一批教職工為了做好校內防控工作和準備正常教學,徹底放棄了休假。有很多教職工都主動沖在了宣傳政策、服務師生、引導社會、科研攻關、捐款捐物、志愿服務的最前面,以各種形式,傳遞溫暖,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該校人文學院2018級的陳奕漩同學,在得知中學母校同濟醫學院附中的很多師弟師妹最近陷入了困境:他們即將面臨中考,而父母前往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線,根本無暇顧及。得知情況后,他開始志愿為這些醫護人員的子女輔導學業,并招呼更多同學加入其中。他說“你為我們沖鋒在前,我們讓你后顧無憂”。目前,社科大已經將此列入學校正式的志愿服務項目,一批社科大學子踴躍報名,志愿為這些“逆行者”當好大后方。
疫情集中爆發初期,2016級的顧姣發現很多醫院物資告急正進行求助,于是就與朋友商量,決定建立一個全國大學生的援鄂組織。1月24日,顧姣同11位分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社科大本校的同學一同發起高原鵝——高校學生援鄂行動(簡稱GYE),獲得全國各地高校大學生的積極響應。在鵝工作組中,社科大同學有16位,是援鄂行動中的重要組織者,也是GYE的主要工作者。他們發揮各自專業優勢、發動網絡關系網,籌集資金與物資、打通運輸渠道,從而支援前線、抗擊疫情。
2019級碩士1班黨員白剛同志的家鄉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左翼中旗寶龍山鎮前煙燈吐嘎查,一個寧靜而祥和的小村莊。他一直關注疫情,當得知村里需要組織村民在村口二十四小時值守時,第一時間就向村里報名去村口值守。這個假期,不顧嚴寒,每天站在村口,做好“守門人”的角色。
疫情發生后,該校援外培訓項目培養的各國學員,也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對中國正在遭遇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表示關切和同情,希望中國人民能夠盡快戰勝疫情。
在疫情蔓延,全國各地防護物資紛紛告急的嚴峻形勢下,廣大校友充分發揮積極籌措,一大批善款和醫療緊缺物資源源不斷從世界各地發往疫情嚴重地區。一些學院校友會,還主動發起了內部的善舉協調組織。他們的善舉,體現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生強烈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是學校教書育人的成果,是當代青年的真實寫照。
在社科大,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很多。正如GYE公眾號“高原鵝”的第一篇推文所寫:“青年要有擔當,國家才有希望,大事面前,青年應當為國家出一份力……這一次,中國青年,我們得行動起來!”(文/婁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