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家校社共育要在三重空間建立和諧的教育關系

    ——“家校社共育:北京行動” 2019年首都教育論壇舉辦

    2019年12月25日14:42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25日電(孫競)“家校社共育是家長、學校、社會在明確主體責任的情況下多方配合,共同培育和教育孩子,實現最佳的育人效果。家校社共育在目標上應該是一致的,就是幫助兒童在三重空間下,即在家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我們在每一重空間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要從孩子承擔的三種角色角度去考慮!笔锥紟煼洞髮W學前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麗穎指出。

    24日,由北京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和首都師范大學主辦,北京市關工委家庭教育研究中心、首都基礎教育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和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承辦的2019年首都教育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家校社共育:北京行動”。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多名專家學者,以及北京12中、北京四中、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小學和附屬幼兒園等教育一線的名校長和名園長參加論壇并發言。

    開幕上,首都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徐志宏在致辭中表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作用的過程正是彰顯育人效果的過程,也正是推動教育前進和發展的過程。家校社協同育人,與孩子共同成長是教育的應有之意,既離不開優質資源的挖掘,也離不開特色活動的創設,更離不開常效育人機制的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正在成為教育的新樣態,也必將為孩子們幸福人生奠基。

    北京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昭玲對新時代家庭教育質量提升和家校社共育提出三點看法:一是把立德樹人作為家庭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發揮首都人才優勢,打造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家庭教育育人隊伍;三是堅持守正創新,努力打造首都家校社共育知名品牌。

    康麗穎在主題發言中舉例說,“幼兒園早晨跳操的時候,老師就跟小朋友說,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問沒問爸爸媽媽早?小朋友說問了。放學回家問沒問爸爸媽媽辛苦?說問了。這實際上就是在指導孩子,在幼兒園要做個好的小朋友,在家里要做個好孩子!她強調,家校社共育實際上是在明確共同的育人目標的情況下,建立一種和諧的教育關系。同時,還要教師發揮專業的引領作用,學校承擔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職能,促進兒童的發展。

    論壇圍繞“家校社共育的責任與使命”、“家校社共育的理論與思考”、“家校社共育的問題與經驗”、“家校社共育的實踐與創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對話和研討。九個主題報告回應了當前家校社共育理論與實踐的核心議題與熱點問題,系統梳理了家校社共育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模式。

    據悉,本次首都教育論壇是首都師范大學連續舉辦的第十屆學術論壇。論壇聚焦當前教育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促進教育行政部門、教育學界和首都中小學、幼兒園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碰撞與融合,為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推動首都教育率先實現高水平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責編:孫競、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