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開展現代學徒制應選什么樣的企業

    2015年11月26日09:05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開展現代學徒制應選什么樣的企業

      ■關晶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選擇合作企業是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的第一步,這一步至關重要。然而,遺憾的是許多院校并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步的重要性,在尋找企業合作伙伴時,沒有“選”,只顧“拉”。事實上,當前職業院校在現代學徒制開展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困難和阻礙,正是因為這第一步沒有走好。那么,什么樣的企業是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的理想合作伙伴呢?筆者認為以下四點考慮非常重要。

      首先要考慮企業的發展需求。我們都知道現代學徒制強調多方共贏,其中企業的“贏”是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出發點。然而在實踐中,職業院校卻常常忽視了這一點,他們并沒有從企業的發展需求考慮現代學徒制,而是從自己的辦學需要請企業“幫忙”培養學徒。與一位英國學徒制培訓機構經理的交流,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英國與中國一樣,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較低,企業缺乏投入職業教育的義務感,開展現代學徒制時“校熱企冷”的問題也一樣存在。這位經理在介紹他們聯系企業時是這樣說的,“我并不會直接跟企業談招學徒的事。通常我們會先派人到企業做企業經營狀況診斷,然后我們會跟企業談企業經營存在的問題,最后告訴企業,存在的這些問題可以用招學徒的方式來解決,而我可以‘幫助’他們做這個事”。同樣是“幫助”,從企業幫助學校培養人才,到學校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只有先考慮企業的“他贏”,才可能最終實現“共贏”。

      其次要考慮企業自身的吸引力。企業自身吸引力指的是企業在薪資、福利、發展前景等方面對學徒的吸引力。選擇在這些方面具有吸引力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企業負責。對學生而言,如果做學徒并不能獲得比其他類型的學生更好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前景,那么他就不會想參加這樣的學徒制。而對企業而言,如果因自身吸引力不足而留不住培養出來的學徒,不能為企業做人力儲備,那么也必然打擊企業的參與熱情。事實上,國外各類企業學徒制開展情況的統計數據也說明了這一問題。以德國為例,2012年德國500人以上規模企業開展學徒制的比例高達96%,而9人及以下規模企業開展學徒制的比例僅為38%。與這一數據相聯系的還有學徒完成學徒制后在本企業的留任率,同年德國500人以上規模企業的學徒留任率為79%,而9人及以下規模企業的學徒留任率僅50%。簡單來說,優質企業不擔心學徒流失,最后總是由它們來挑選最優的學徒留任的,相反,那些就業吸引力不足的企業,就只能由成功的學徒來選擇是否留任。因此,職業院校在開展現代學徒制初期選擇企業合作伙伴時,就要選擇那些對學生來說有足夠就業吸引力的企業,不可隨便“拉”一個,否則學徒流失將會是未來校企不可避免的尷尬。

      再其次要考慮企業的學徒培訓能力,F代學徒制要求企業全過程參與人才培養,這就對企業的空余工位數、可用于培訓練習的生產設備、企業師傅的數量與質量、企業原有培訓體系與培訓文化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具備這些條件的企業,即使有招聘學徒的熱情,最終也無法將教學培訓工作落實下去,這樣學徒就很可能淪為廉價勞動力。而沒有教學質量保障的學徒制,必然損害學徒的利益和現代學徒制的聲譽。事實上,一些現代學徒制開展質量高的國家,都對企業招收學徒的資質有嚴格的審核,比如德國、瑞士、丹麥,審查內容主要包括硬件條件、企業培訓導師資源以及開展學徒培訓的一般計劃。通過這些資格審查的企業,才能獲準招聘學徒,這樣的企業稱為“培訓企業”。雖然我國目前沒有設立企業培訓資質的具體要求和審核制度,但為了保證現代學徒制的辦學質量,為了保證現代學徒制的可持續發展,職業院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仍應將這一點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最后還要考慮校企已有的合作基礎,F代學徒制是校企深度合作、工學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學員招募到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開發、教學實施、考核評估、質量保障,各個環節上學校與企業都要深度合作,共同開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只可能建立在彼此的深度信任和順暢的合作機制上,信任與合作機制也需要一定時間的培育和發展。曾經有個案例,某中職學校與某世界知名企業,在該國使領館的“撮合”下,開展現代學徒制項目合作。然而項目才進行了兩個月,該企業便退出了。其原因是由于學校和企業沒有良好的合作基礎,雙方還未建立起順暢的合作機制,彼此信心不足。后來該學校更換了一家與自己有長期合作關系的本地企業,項目最終順利完成。因此,建議學校在選擇現代學徒制合作企業時,優先考慮那些與自己擁有良好合作關系的企業。

      總之,雖然“校熱企冷”是我國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時遇到的典型困難,但并不能因此就對合作企業放低選擇標準,甚至不加選擇。恰恰相反,合作企業的適宜性是當前我國職業院,F代學徒制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F代學徒制的順利開展,只能建立在參與各方的互惠共贏基礎上。對企業來說,要符合它的發展利益;對學生來說,要滿足他們的成長需要;對學校來說,要體現更高的辦學效益。而這一切的基礎,首先在于合作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需求、能力和意愿。因此,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必須慎選合作企業。(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