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中小學>>北京市中小學>>新媒體進校園 探訪身邊的特色!锥剂x務教育優質均衡成果展>>成果展示
    人民網>>教育>>正文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附屬實驗學校:媒體花開校園春

    2015年04月27日13:38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附屬實驗學校于2013年9月正式開學,至今未滿兩周歲。學校是豐臺區教委和北京教育學院合作舉辦的一所9年制新型公辦學校,未來幾年內將發展成為至少五個校區的含小學、初中、高中以及附設幼兒園的K-12教育集團。

    建校的時間雖短,但辦學起點很高。學校目標性辦學理念是“一個學校,一個時代!笔聲I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學術指導委員會支持教師專業發展、三元課程體系是三個最突出的特點!皩W校建在圖書館中,教育發生在圖書館里”是學校的基本形態。實驗性、示范性和國際化將會逐漸形成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而新媒體的廣泛使用則極大促進了建校早期學校的發展,一所新優質學校的雛形越來越被社會廣泛了解并逐漸認同。

    一、遠程視頻打開一扇窗

    學校遠程視頻系統,利用更加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了學校與異地的溝通與互動,為師生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窗。

    (一)共同研討。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我校與福建晉江曉新小學多次進行遠程視頻教學活動。有時是我校教師為福建曉新小學的學生講課,有時是福建曉新小學的教師講課我校教師聽課評議,這讓身在異地的兩校師生,在同一時間共同進行教學研究,共同分享教研成果,共同商議學術難題。

    (二)共享資源。遠程教學,促使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分配,讓更多人受益。2014年11月,我們請到北京教育學院王紅教授為學生北京傳統文化,也邀請福建的師生和我們一起參與,聽講座、提問題,交流感受。

    遠程視頻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認知世界的良好環境,遠程視頻也使優質資源得以更好的擴散與傳播。

    (三)共同成長。遠程視頻,不僅進行教學活動,還有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2014年9月,北京與福建的學生互相問好,介紹自己的學校,介紹自己的家鄉;2015年1月,雙方開展非物質文化交流活動,共同做彩燈,共同傳承中華文化。

    學生在活動中對祖國的河山有了更多認識,對異地風情和文化有了了解,打開了一扇認知世界的窗。

    二、微視頻的普遍使用

    我校微視頻的使用方式主要體現以下兩個方面:

    (一)數碼講述。

    數碼講述以照片為素材,配以文字,音樂,制作為視頻。校園使用數碼講述的優勢在于:一方面素材比較容易收集。每位教師隨手用手機就可以獲得學生學習、活動的照片,可以成為制作數碼講述的素材。另一方面,數碼講述制作簡單,容易學習。每位教師都已經學會使用這一軟件,老教師學起來也比較容易。

    目前,這一形式在學校應用廣泛,有效的對學校教學、德育工作進行宣傳。自2013年9月開學以來,學校歷次的開學典禮、結業式、客人來訪等,數碼講述在宣傳學校發展方面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有不同主題代表作20部,比如《孩子,愿你過這樣的生活》、《秩序也是一種美》、《為“加速度”努力的德育》。

    (二)微電影短片

    微電影興起于各種參差不齊的“小短片”。學校使用微電影的形式有兩個優勢:一是,微電影的素材來自于教師的相機、手機隨手拍攝的關于學生的視頻,是一個真正源自于生活的小短片。二是,師生都可以是微電影的參與者,能夠以真實的感情、故事引起師生共鳴,在展現風格上貼近生活,達到影片的最佳效果。目前,學校最典型的代表作為《成長2014》,以四個標點符號為楔子,描述教師隊伍的發展現狀及藍圖,得到校內外的好評。

    三、電影課程科技啟蒙

    2014—2015學年度我校針對低年級學生善于提問、勇于探索的特點精心設計了小學生科技電影課程。

    小學生科技電影源于中小學科學創新課程,與全球優質的科普影片機構進行版權合作,圍繞人類認知的四大板塊內容《人類星球》《野生世界》《宇宙奧秘》《自然的力量》有體系的進行主題式多學科融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習慣、創新意識,拓展中國青少年面向未來與國際融合的廣大視野。

    科技電影課程由觀影、講授、探究活動三部分組成,每個專題約15-20個活動,每次活動60分鐘。觀影部分8-10分鐘,放映科學專題紀錄片的精彩片段;講授部分20分鐘,老師以A博士的身份帶領小研究員們在情境中展開“思考、質疑、討論、表達”等互動環節,最終實現問題解決。

    本學期我們向孩子們隆重推出的是《恐龍星球》主題活動,學生們圍繞“野生世界-古生物”板塊與現代生活技術、現象相關聯,將科學、藝術、地理、歷史、數學、物理等學科整合,讓孩子們透過遠古時代看今天,想未來。課程開展不到兩個月得到了學生們的空前喜愛,每每活動結束都要纏著家長再到自然博物館一探究竟,家長們也為活動能給孩子們帶來的無限求知欲望紛紛點贊!

    四、家長朋友圈有效的家校溝通

    2014年7月9日,我校迎來了第一批初一學生和初一家長,并召開了第一次家長會。在這次家長會上,初一兩個班級的家長微信群分別建立了,家校溝通“微媒體方式”的序幕就此徐徐拉開。家長微信群主要突出了以下功能:

    (一)學習好習慣篇。結合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現狀,和家長一起進行家庭學習的學法指導(高效作業法、錯題集的使用、制定復習計劃等等)。

    (二)校園進行時。以照片、小視頻、小短評的形式,及時展現校園活動的現場畫面,第一時間將校園活動的內容和家長進行溝通。

    (三)理論實踐指導篇。定期發布家庭教育方面的好文章、好觀點和好做法,并組織家長在微信群里進行討論交流。目前已經發布文章三十余篇。

    (四)校園新聞播報。及時發布學校微信公眾號的新聞報道,增加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全面了解。

    (五)家長微信群調查問卷。2014年10月19日,調查主題為“孩子進入初中有哪些變化?是否順利完成小學到初中的過渡?”2015年1月20日,調查主題為“進入初中一學期后孩子的變化?孩子的寒假生活是如何安排的?”。兩次調查問卷,共收到回復136份,共3萬7千余字。

    五、一日工作微播報教育留痕

    一日工作微播報始于2014年9月,從生澀逐漸成熟。

    半年多來,北京教育學院豐臺附屬實驗學校的《一日工作微播報》,得到了廣大教育同行、學生家長和熱心朋友的廣泛關注,也得到了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讀者也日漸增加,F將設立微播報的基本意圖和具體做法概括提煉,愿與熱心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人士分享:

    《一日工作微播報》緣起于郝玉偉校長的一個提議,得到了全體干部的一致認同。實際上還是一種工作日志,與傳統意義的日志相比,它體現了時代氣息,承載了管理思維,還拓展了日志功能,成為本校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成為本校一種行之有效的自媒體宣傳方式。

    (一)設立基本意圖——提升干部素養

    1.管理留痕習慣:記錄要務,跬步積累,豐富校史。

    2.統攬全局觀念:全面關注,做好本職,部門融通。

    3.敬業樂群精神:依靠團隊,追求優質,建功立業。

    4.服務師生作風:注重成長,激勵進取,引導體驗。

    5.語言文字水平:悉心觀察,理性思考,長期練筆。

    (二)具體操作方法——規范工作程序

    1.日常管理留意:重大事項,教育活動,文化動態。

    2.值班干部主筆:白描記述,篇幅凝煉,便于閱讀。

    3.班子微群審閱:相互補充,校正問題,確認播報。

    4.利用微信傳播:簡便快捷,時效性強,受眾廣泛。

    5.學期編輯成冊:載入校史,研究參考,宣傳資訊。

    六、微博的傳播與實效

    微博的傳播速度快,關注的人多,時效性更強。依據這一特點我校在工會成立大會上同時開啟了名為“教院實驗天地廣場”微博,并于當天就把校工會成立的好消息傳到了微博上,消息引起了教育工會和其他學校及不知名人士的關注。這以后,每每學校師生有活動我們都在微博上發布,既宣傳學校,又讓社會了解學校的發展動態。到目前為止,共發帖23篇。篇幅不多,但產生了一定影響。

    (一)有利于學校創建文明的輿論環境 學校利用微博,宣傳正能量,樹立良好的學校風氣。比如教師公益活動或者校園生活點滴。有一篇是有關郝校長看到段書記臉色不好,為段書記準備蜂蜜水的事,讓大家感覺到黨政一家親的和睦氛圍。

    (二)方便學校熱點新聞傳播 學校搞的各種與節日紀念日有關的活動發布在微博上,讓社會感受到學校工作的應時即景。比如三八節活動,元宵節教師、學生分別搞的包元宵、煮元宵活動,雖然活動類似,但意義截然不同,老師的是為了解住校教師的思鄉之情,讓老師們站在學校的大家庭里感受溫暖與親情。學生的包元宵活動則是讓學生感受節日氣氛,傳承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

    (三)有利于在同類學校競爭中樹立品牌。學校的活動發布在微博上,讓社會來監督學校辦學、感受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學校的形象在社會中清晰、成像,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不僅宣傳了學校,更宣傳了豐臺教育。

    七、微信公眾號的魅力

    本校微信公眾號于2014年4月注冊成功,一年來在教育思想梳理、激勵專業發展、促進學生成長、對外宣傳輻射等發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微信公眾號包括理事會議、學術指導、旗艦作為、領導風范、教師風采、課堂在線、體驗成長、學校文化、學生文化、區際聯盟、TIP工程、對外交流、優質輻射、發展希望、博士筆記、家長講堂、綠色分享、一周要聞等近20個欄目,全方位報道學校的辦學軌跡。目前共發圖文消息160個,50000字以上,圖片1600余張。

    微信公眾號除后臺編輯以外,文章和圖片全部由干部、教師和學生進行采編。很多教師在其職責范圍內并沒有微信采編任務,但他們把撰寫微信報道作為自身提升教育思想、鍛煉寫作能力、增進愛校情感的一種有效渠道,經常主動投稿,最多的投稿近20篇。初中的一些學生也積極行動,把他們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報道出來,文章雖有聲色,卻傾注了他們的真情實感。

    通過一年來的微信公眾號采編發布、傳播閱讀,本校的教育思想不斷提升,辦學思路日趨清晰,教師發展有效促進,家庭教育協同配合,學生成長倍受關注,同時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

    微信公眾號每日發布后,本校干部、教師、家長以及廣大教育同行都會積極在朋友圈里分享,點贊數量極大。諸多兄弟學校主動與本校干部交流,更有一些學校從中借鑒一些適合于他們的做法。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附屬實驗學校,一支得力的自媒體教育與宣傳隊伍正在成長起來。在今后的辦學中,我們將再接再厲,為辦好一所順應時代發展的、人民滿意的學校不斷助力,讓新媒體之花開滿校園,讓學校發展永駐春天。

    (責編:房澤紅俊(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