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議地方高校轉型:不是培養操作工人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江耘)“地方高校轉型不是培養操作工人或者轉為?,這完全是誤解!6日,全國人大代表、紹興文理學院院長葉飛帆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對地方高校轉型概念作了澄清,他表示,應用型跟高水平或者學術型并不矛盾,應用型大學同樣可以辦成高水平大學。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2015年工作提出,全面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葉飛帆認為將這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地方本科學校的建設發展定位給出了答案。
據媒體報道,目前已有多個省份啟動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改革工作,但是這一工作令部分人疑惑,地方本科高校的轉型是否就是只培養?迫瞬?
“不是培養車間里的操作工人,他們不用學4年,學1、2年就夠了,也不是像技術培訓所,教你操作完了就畢業了!弊鳛橐凰胤奖究圃盒5念I頭人,葉飛帆也面臨外界類似的疑問,他解釋稱,本科院校轉為應用型大學并非降低層次,不重視科研,反而更加重視科研,不僅招收本科生,還要招收碩士和博士生,應用學術底蘊和資源去培養人才。
葉飛帆提出了大學雙軌制的概念,他認為以后的大學一類是應用型一類是非應用型,應用型大學不等于僅僅面向機械、電子、土木、化工等方向,護理、師范、文秘、國際貿易等也都是應用型的專業。
葉飛帆認為,對于地方本科院校來說,做純理論研究的科學比較難,要做“接地氣”的活。他以紹興文理學院為例介紹,紹興是建設大市,為了符合地方經濟發展,學院除了開設土木工程、建筑學等專業外,近期還新開設了預算造價專業,并且單獨成立了土木工程學院,把原來社會不太受歡迎的專業關掉,開一些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
其實在去年兩會期間,就有代表委員提到地方高校轉型,來自陜西省的政協委員、歐亞學院院長胡建波就表示,大學分為兩類,一類是學術型大學,一類是應用型大學,而陜西的地方高校應該向應用型大學轉型,培養能表達、會思考的優秀應用型人才。
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749萬人,為歷史最高。近年來,就業難、就業方向不匹配、高等教育質量被詬病等問題已然成為社會熱點問題。
葉飛帆表示,這些問題與高教向應用型轉型不及時或不到位有密切關系。在他看來,高教大眾化不僅僅只一個具體的指標,真正的大眾化在于內涵,而它的發展內涵實質歸結于高校向應用型轉型,即高等教育更加貼近社會需求辦學。(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