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去年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調研,基層的教育局長們請馬敏無論如何也要把他們的心聲反映出去:農村教育危險!
“為什么這么說?”馬敏問。
教育局長們說,關鍵是師資隊伍在不斷削弱,老的老了,走的走了,新的師資進不來。這些教育局長都在擔心自己下屬的學校師資補充今后到底怎么辦。
馬敏曾很認可通過數字教學資源全覆蓋的方式,以信息化技術手段解決農村師資不足的問題。當來到恩施一些貧困地區調研時,馬敏發現自己的認識并不完全正確。
一位農村教師直言不諱地告訴馬敏:盡管農村教師的收入有所上升,但是整個社會都在發展,與其他階層相比,農村教師收入增加的幅度并不大。過去農村教師的收入是農民工的兩三倍,現在農民工的收入是農村教師的兩三倍。
華中師范大學雷萬鵬老師關于農村師資問題的課題組,調研結果是:2013年,超過3/4的農村教學點教師年收入低于3萬元。
農村教師的職業尊嚴受到了質疑!拔乙怖斫饬藶槭裁慈ツ暌恍┑胤睫r村教師上訪!瘪R敏說,硬件提升并不能完全解決農村教師的問題,關鍵更在于待遇、心態、補充機制等軟件問題。
今年2月,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帶隊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專題調研組,來到廣西興業縣考察農村教育。
“我雖然知道農村教師很困難,但是看到的比想象的還困難!备饎π壅f,一所60來人的學校只有三個年級。因為生源下降,招不滿學生,這所學校與附近的另外一所村小不得不分工:你招一、三、五年級的,我招二、四、六年級的。
當地的老師說不好普通話,就跟著錄音來讀課本,最后的結果是哪位老師模仿得好,孩子們就跟著哪位老師學。
來到海島上,調研組想多要一份材料,當地學校也有復印機,可是這個復印機基本是個擺設,老師們不大會用。
調研組還與15名農村教師代表開了個座談會。當地官員介紹說到鄉下工作的老師每年能補貼一萬到兩萬元。葛劍雄當場問一位去了鄉下小學工作的老師有沒有補貼,這位老師說現在每月有200元的交通補貼。
至于那筆“巨額”的下鄉補貼,不僅這位老師一分錢也沒有拿到,參加座談的其他老師也沒有拿到。后來當地承認:這份補貼是計劃中的,還沒有實施。
馬敏也碰到了好政策沒有落實的問題。他說,2010 年11月財政部提出,對不足100 人的農村小學、教學點按100 人核定公用經費補助資金。盡管如此,仍有部分教學點因缺乏獨立核算權而無法享受該政策,導致教學點校舍破舊不堪,公用經費捉襟見肘,甚至出現以“打白條”的形式列支。
葛劍雄在會場上感慨:“他們的待遇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彼苯痈嬖V農村教師:“你們很了不起,在這樣的條件下堅持!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也有同感。她到基層調研,對方會很客氣地請她提建議。她總是連連擺手:“你們在這樣艱苦的地區一呆就是二三十年,換了我們都做不到。我們哪有資格提意見!”
兩會上,有代表委員建議,農村義務教育最亟待解決的是師資難題,這不可能只靠本地,必須采取各種辦法吸引和動員來自城市和發達地區的師資力量向其流動。
葛劍雄對同組的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說:“你們不應該是大幅度,而是成倍地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什么時候這個待遇引起其他人的嫉妒,什么時候這個目的才是真的達到了!保ㄔ毫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