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振興足球何必扯上“考試加分”

3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江蘇教育部門將聯合體育部門派駐專業的足球教練走進校園。有人說,如果考試加分,學生就會來踢球。沈健明確表態,自己并不主張為了吸引學生來踢球而與考試加分掛鉤,而是要讓孩子們真正享受足球的樂趣。(3月4日《揚子晚報》)
中國足球讓國人鬧心,久矣!皬耐尥拮テ稹钡暮袈曇惨烟崃硕嗄。隨著國家教育部官員“形成校園足球激勵機制”的積極表態和“全國將建兩萬所足球特色學!庇媱澋耐瞥,“振興足球”的春天似乎已經到來。鑒于在校學生需要處理好體育鍛煉與課業學習的矛盾,“為足球特長生加分”的議論也隨之風生水起。身為地方教育部門的主官,沈健廳長“不主張踢球與加分掛鉤”的表態頗顯明智與理性。
毫無疑問,振興中國足球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為此我們必須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激勵措施。但未必一定要通過考試“加分”的手段引人眼球,誘孩子們入伍。要知道,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孩子們涌入足球場熱情的最有效辦法,應該是千方百計地培養他們的踢球愛好,而不是用“加分”之類的功利噱頭招徠學生。
曾幾何時,體育特長生加分成為教育和體育腐敗的重災區。從校園老師到培訓機構和考核部門、再到學生家長,滋生了非法利益鏈條。去年發生在遼寧本溪“加分”丑聞就是典型例證:千余名高考生中,竟有87人獲得二級運動員稱號,享受到高考加10分的規定待遇。權力的介入和金錢的染指,不僅毒化孩子們原本純潔無暇的心靈,更踐踏了招生考試制度的公平與公正。如果足球也這樣,那只會給中國足球的形象雪上加霜。
在筆者看來,摒棄靠“加分”刺激足球的扭曲心態,需要明確校園足球的科學定位。作為體育項目,足球“從娃娃抓起”的本意,應該是從小培養孩子們對足球的喜愛,既為足球的未來發展發現和培養人才,更為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提供新的鍛煉平臺。畢竟足球運動的魅力在于團隊與個人的完美結合。它有助于對孩子們耐力、毅力和競技意識的培養與開發。它的性質歸屬當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加分只會讓人曲解這項運動。
其實,縱觀我國包括足球在內的任何事業的不彰,其根本原因并非功利刺激的缺失,而在于缺乏持之以恒、真抓實干的蠻拼勁頭。所以,振興足球需要自上而下的誠意和行動,而加分并不是振興中國足球的良藥。(張玉勝)
(來源:長沙晚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