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博士返鄉筆記”寫出農村文明的衰敗

    王傳濤

    2015年02月26日08:4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博士返鄉筆記”寫出農村文明的衰敗

    2014年底,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4.77%。這意味著,城市文明,在數字或指標上已經全面超越了農村文明。農村文明的衰落,也許是社會轉型下面臨的必然代價。

    春節期間,一位博士生寫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瘋轉。這位博士生眼里看似普通的鄉村生活見聞,觸動了一大批讀者,在春節返鄉之際引發了人們對鄉土文明的思考。

    博士返鄉筆記之所以走紅,原因在于他通過實實在在的文字描繪了當下農村文明的衰敗,也講述了當下農村人生活的迷惘。

    根據最新的數據,2014年底,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4.77%。這意味著,城市文明,在數字或指標上已經全面超越了農村文明,并且,這個數字會一直增長下去。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城市,僅僅在春節期間才回到農村,農村青壯勞動力的流失越來越明顯。

    農村文明的衰敗,在這篇返鄉筆記中有跡可循:一方面是情感的衰敗。農村中的親朋好友,幼年時的發小,也僅僅在這幾年聚一聚,“走親戚像完成任務”、同學聚會也可能因為炫耀而變味,原本意義上宗法、血緣和地緣關系,變得淡漠。二是文化的衰敗。都說農村是根,可是,我們來到農村,卻找不到祠堂,春節拜年就是和父老鄉親寒暄一下。再加上沒有報紙雜志,農村的文化也只剩下了形式化的習俗。

    上推三代,我們都是農村人,而下推三代,或許絕大多數國人都將是城市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曾說,過去十年,中國總共消失了90萬個自然村,中國每天消失80至100個村落。所有在城市工作生活而父母在農村的人,在春節這樣一個城市與農村文明大交匯的特殊時期里,都會產生情感波動,發出一些這樣那樣的感慨。這樣的情感共鳴,也正是這篇“博士筆記”走紅的原因。

    城市文明與農村文明,在轉型時期里必然發生激烈的沖突,正如近日火熱的電影《狼圖騰》中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沖突。在這樣文明沖突中,我們每個人都身不由己,被文明裹挾著走向更為先進和便利的生活中去,正如《狼圖騰》的主角陳陣口口聲聲說喜歡草原卻最終選擇回到北京一樣——城鎮化趨勢不可逆,但如何保存我們的農村文明,卻值得所有人去思考。

    (責編:林露、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