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校園足球不是培養馬拉多納”

    2015年01月22日09:10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校園足球不是培養馬拉多納”

      ——浙江省義烏市開展“普惠”校園足球

      足球節上,孩子們穿著統一的隊服跳起足球操,這樣的足球節在浙江師范大學附屬義烏實驗學校已經舉辦了3屆。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唐琪 時曉玲 朱振岳

      從一開始開展校園足球,義烏市教育局就在理念上達成一致——教體結合,求普及而非競技。

      “我們跟體育部門想法不一樣,體育部門要評特色學校,上來就問你們給省隊輸送了多少隊員,我們的布點學校不是搞體校,而是要全民健身!比涨,在接受中國教育報“校園足球神州行”記者采訪時,浙江省義烏市教育局副局長、義烏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領導小組副組長葛曉明態度十分明確。

      2011年,義烏作為唯一的縣級市,入選浙江省第一批校園足球布局城市。近4年來,出臺《義烏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布點學校從17所發展到30所,每年組織各學段市級聯賽約300場……校園足球搞得紅紅火火。2014年12月,義烏被評為浙江省優秀布局城市,受到省校園足球辦公室的表彰。

      “校園足球說到底是一種游戲和運動,要讓學生們愛玩!备饡悦髡f,“我們不是培養馬拉多納,更不能為了栽培幾個職業選手讓學生荒廢了學業!敝劣趯I水平,“踢的人多了,水平自然就上來了”。

      這樣的“普惠”理念,滲透在義烏開展校園足球的每項舉措里。

      如何讓更多學生參與

      開足馬力搞市級聯賽

      經過幾年實踐,義烏市發現,聯賽能夠以賽促練,達到“擴大規模,普及人口,提高質量,打造品牌”的目的。

      或許有人會說,不就是搞比賽嗎?市教育局高校合作辦副主任、市校園足球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張涵銘說:“我們的特色是人人會踢球,班班有球隊,校校有球賽,聯盟有選拔,四季有聯賽!

      首先,時間跨度長。義烏于每年上半年由各學校組織班級聯賽,下半年從9月初開始到12月底組織市級足球聯賽,做到四季有聯賽!奥撡悤r間要拉得長一點!备饡悦髡f,“因為時間短學校就不訓練了,聯賽時間長,訓練的時間也長!彼榻B,今后的聯賽要搞聯盟,市級聯賽里聯盟先賽,再選拔到市里比賽,“聯盟還考慮搞升降級,并且要評金靴獎、銀靴獎、最佳陣容等,增加趣味性”。

      其次,規范程度高。近年來,義烏市教育局、校園足球活動領導小組從宣傳、場地布置、裁判員、教練員、運動員及車輛使用安全等方面進一步規范足球聯賽,并從2011年起培訓校長和管理干部、教練員、裁判員、小記者等共300多人次。例如,比賽時間為每周二下午,就規定所有參加聯賽的領隊、教練、裁判員和管理人員等周二下午都不安排課務,保證聯賽的順利進行。

      此外,義烏十分重視校園足球宣傳,每次300多場各學段的比賽,要求每次比賽后都在第一時間將 “戰況”圖文發布在相關新聞網站上,為校園足球持續造勢。

      經過幾年的努力,義烏的足球活動人口不斷增加,共計惠及2萬多名學生;小學各布點學校學生參加足球活動的人口均在80%以上。

      同時,聯賽也印證了“踢的人多了,水平自然就上來了”的設想。如今義烏每年都有10余支球隊參加省級聯賽,且成績逐年提高。今年有6支足球隊在浙江省足球聯賽總決賽中獲前六名,其中浙江師范大學附屬義烏實驗學校還獲得小學男子乙組第一名。

      如何讓踢球與學業互利

      名校布點,足球特招

      鼓勵學生踢足球,但不能讓學生荒廢學業,更要為愛踢球的學生考慮未來。

      為了讓布點學校的孩子既喜歡足球,又不因此影響升學,義烏從小學開始,專門設置特長生招生,選城區最好的學校招足球特長生,讓踢球踢得好的學生可以來讀書,去年浙中名校繡湖中學就特招小學足球運動員8名。

      浙師大附屬義烏實驗學校體育教師、義烏市體育學科帶頭人任松梅教過很多這樣的學生。她的一個從溫州來的學生陳小健,從小體弱多病,但踢足球幾年后,身體越來越棒,還以足球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被招進該校初中部。

      “這對學生和家庭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義烏教育研修院研修員陳玲娟說,“一方面會踢球可以上好學校,另一方面踢球的學生身體棒、性格陽光,學習成績往往越來越好!

      下一步,義烏計劃在高中學段也選最好的學校布點,讓擅長足球的初中生有“出口”。張涵銘說,現在義烏已經有2所布點普高,接下來計劃在省一級重點中學義烏二中布點,目前該校已經開始申報2015年普通高中特長生招生計劃。

      葛曉明說:“這些學生以后讀了大學回義烏來,就可以當足球教練!那我們就可持續發展了,不用老去找退役的運動員,哈哈!”說到這兒,他開懷一笑。

      如何讓布點學校不流于形式

      重金賞優,末位淘汰

      現在,義烏共有30所校園足球布點學校,其中幼兒園3所、小學11所、初中10所、高中6所。對這30所學校,市教育局和市校園足球活動領導小組嚴格要求,同時賞罰分明。

      2014年底,義烏下撥22.1萬元,按先進單位12000元、優秀單位8000元、合格單位5000元的標準獎勵27所布點學校。

      除了專項獎勵,義烏每年用于市級聯賽補貼、獎金20余萬元,用于小學、初中和高中近20支球隊參加省級聯賽30余萬元,用于裁判員、教練員、管理干部培訓10余萬元,加上給優秀布點學校的獎勵基金,合計90萬元。此外,義烏從2007年起就規定,學校生均公用經費不少于8%必須用于體育。經費的保障讓布點學校干勁十足。

      記者在浙師大附屬實驗學?吹,半小時的大課間,學生們迎著冬日暖陽,人手一個足球,整齊地做著學校自編的足球操。

      校長馬惠潮向中國教育報記者展示了學校自編的一整套足球校本課程,這套課程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由淺入深地講解了足球的知識、文化、動作要領等。

      馬惠潮說,中學每周3節體育課、小學每周2節體育課中,必須有1節是足球課。小學有4支、中學有2支足球校隊,“這些都是明確要求我們布點學校做到的”。此外,學校每年還搞足球嘉年華,讓師生享受足球的樂趣。

      學校地處城郊接合部,生源有將近一半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弟。馬惠潮說,原本學校屬于二流學校,并不拔尖,但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以后,教育部門派專門的足球教練、教師,把團隊組織起來,F在,校隊經常在市級、省級聯賽中取得好成績,“這在以前我們都不敢想,老師和學生的自信都大大提升”。

      義烏的布點學校除了重金賞優,還有末位淘汰。近4年來,義烏調整了3所布點學校,“不行就下”。新增點的學校也設有一定的門檻,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是要有領導小組,且校長任組長;二是場地和教練配備符合要求;三是組織過班級聯賽,至少有30名正式注冊的足球運動員。

      賞罰分明的舉措讓義烏的校園足球布點校真正成為足球特色校,在家長和學生心目中逐漸形成愛踢球就得上布點校的觀念。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