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評論:體育終究要回歸民生屬性

    2014年10月21日14:48    來源:西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論:體育終究要回歸民生屬性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部署積極擴大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體育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體育強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10月21日《西安日報》)

      從亞運、奧運等國際賽事來看,沒人會不承認,中國是一個體育強國。但隨著我國在競技體育事業上越來越強,體育強國應走向體育大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蛘哒f,只有全民體育健身事業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才稱得上是體育強國。國務院的《意見》,核心思想是擴大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首先這是順應民意之舉;其次,將體育健身事業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產品來做,理念上的進步是更大的亮點。

      體育運動的最大意義和終極目的,究竟是以獎牌為本還是以人為本,通過體育活動使人增進健康,獲得身心愉悅,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友誼,在理論上大家應該是有共識的。奧林匹克主義價值理念也作了最好的回答:促進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道德全面發展;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但在現實中,“獎牌體育”一統全局甚至壓倒一切的思維一直堅挺。上屆全運會上,一位地方體育官員曾公開表示,“我們全民健身搞得全國第一,但全運會或奧運會拿不到一枚金牌,就是失職,就得下課。在我們體育人的眼里,金牌是要大于健身的,這是我們考核系統決定的!痹凇敖鹋拼笥诮∩怼钡脑瓌t下,國家不惜重金培養專業選手,而對公眾體育事業則普遍吝于投入。近年來,群眾健身與設施不足的矛盾日漸突出,比如院校體育運動場所被市民“鳩占鵲巢”,廣場舞或廣播體操擾民,甚至馬路都成了羽毛球場;而公共體育場館則寥寥無幾,價格上更是“貴族消費”。背后的問題是,公眾體育事業與社會經濟發展、GDP的提升未實現同步,國民體育民生的欠賬甚多;蛘哒f,體育的民生屬性淹沒于“獎牌思維”中。

      筆者認為,“獎牌體育”于我國來說,確有其重要性,應該受到高度重視。但在“獎牌體育”達到較高水平,已經實現體育強國的夢想之后,到了該向體育大國轉型的時候了。并且,“獎牌體育”與全民體育、體育強國與體育大國之間并不矛盾。國務院要求,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億,體育公共服務基本覆蓋全民——政策上,這應該是體育向民生回歸的一個標志,令人欣慰。 □馬滌明

    (來源:西安日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