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淹沒在霧霾中,連續多日發布橙色預警。25日,北大附中初中部停課一天。海淀區教委獲悉后,派人去學校要求其恢復上課。不過,該校沒有給面子,昨日繼續停課。
輿論一邊倒地給學校點了贊。不過,從管理上來說,區教委的做法并沒錯。因為霧霾停課的規定是全市統一的,教委沒有通知停課,北大附中特立獨行,貌似不合規定,其他學校也會感到不公平。北大附中牛氣,在于它不歸教委管,不過其他學校是否也可以自己做回主呢?畢竟,教委的規定,其出發點和宗旨也是為了學生好。但霧霾污染重了,是死守規定重要,還是學生的健康要緊?顯然是個不難回答的問題。
霧霾分布不均,有的區域很重,符合停課紅線;有的區域不太重,不必停課。是否一定要搞個“全市統一”?這個時候,還是應該把選擇權交給學校,而不能機械僵化。如果霧霾很重、達到了統一停課的標準,執行停課的規定就不能搞特殊,必須急學生之所急,不能等,更不能慢;另外,在統一停課預案啟動之前,為了孩子們的健康,還應該允許有提前停課的例外。缺一兩天課可以很快補回來,傷害了孩子們的身體,那可是難以彌補的大損失。
不僅北大附中,我們愿意看到更多學校,在霧霾已經很重但又沒碰到頂級紅線的時候,做出慎重的停課選擇。把霧霾中提前停課的選擇權交給學校,對孩子的幫助會更及時、更貼心。教育部門此刻不應急著去“捍衛”所謂權威,而應該主動協助學校,做好后續的教學安排,停課不停學,把課堂上的教學轉到家里,事后再用課堂補,條件許可的,還可以在線教學。這樣,才體現出教育管理部門既負責任,又不失靈活與溫情。(何剛 金陵晚報首席評論員)
(來源: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