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又到了大學畢業生就業找工作的時段,因而,“就業”再次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據調查,2013年的就業人數將比去年整整多出19萬,就業形勢較去年來說更為嚴峻,這讓不少正在面臨畢業求職的大學生們感到苦惱。而就在這些大學生中間,文科生的就業似乎顯得更為尷尬。
據一份機構的調查顯示:在2012屆各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中,文科專業幾乎包攬了畢業半年后薪酬排行的倒數十名,而且在近幾年中,文科專業的就業率也在不斷下滑。就業沒“錢途”,出國沒“前途”似乎成為了一道捆綁文科生的“魔咒”。
其實提到文科專業,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其包含內容十分廣泛,中文、英語、法律、哲學、歷史等學科乍一聽起來讓人覺得十分美好,但深入一想又似乎讓人覺得有些抓不住重點。專業不“專業”,這恐怕就是導致文科學生面臨就業困境的一條很大的原因。
如今,全國各地的很多學校都或多或少的開設了文科專業,不少學校都把文科專業當成擴大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學校整體人文素質的途徑,甚至一些學校會因為想要提升學校的等級規模而濫開文科專業,隨之而來的,便是文科專業的迅速擴大,文科學生數量的迅速上漲。
學校開設文科專業其實無可厚非,文科專業對于提升學生素質及人文素養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但是,一些學校為了提高聲譽,擴大學校辦學規模,在沒有做好充足的社會調研,請到資歷深厚的文科專業教師的情況下就濫開設文科課程,最終倒霉的只能是學生。就拿法律專業來說,前幾年我國對于法律專業的畢業生需求缺口很大,因此我國出現了一些專門的政法院校來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同時,全國不少高校甚至是一些理科學校中也都開設了這門學科,盲目的培養導致法律專業畢業生越來越多,專業與不專業的學生參差其間難以分辨,就業難也就并不奇怪。從這方面來看,高校對于文科專業開設的不正規及把關不嚴是造成文科生就業難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除此之外,一些高校中文科專業的學習并不“專業”,一些學校的文科授業內容重點并不突出,大多數學生在四年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內容過于籠統,沒有得到根據社會的需求所做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知識內容,這就會導致文科生在四年的學習中只能學到較為淺顯的知識,從而造成在就業找工作時由于沒有一個系統的針對性強的專業能力而面臨著就業難的局面。從這方面來看,就需要教育部門、高校等機構隨時留意社會上的就業動態,及時的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做出有專門的、針對性的教學工作,甚至對一些特殊專業的學生適當的延長學習期限,以保證學生們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而并非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性的學習。
當然,作為學生自己來說,專業并不是唯一的標準,自身的能力才是有用的利器與堅實的保障,不單單拘泥于自己專業的學習,放開眼界、鍛煉提高自身競爭力也是增加就業機會的重要幫助。(叢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