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開窗,屋內幾乎沒有灰塵;可惜這套設備只適合在裝修時安裝
霧霾重襲之下,不少市民不敢開窗,于是室內空氣不流通就成了新的煩惱。復旦大學有一位68歲的教授,利用物理學的知識,巧妙地打造出了一個“會呼吸的房子”,該房子14年來門窗緊閉,室內空氣卻依然常新。這樣的“高科技”設施,卻只花了這位陳教授7000元左右。
運作
每小時抽一次陳腐空氣
走進復旦大學光科學與工程系陳良堯教授位于上;疖囌靖浇募依,干凈整潔的三室兩廳沒有一絲異味。
陳教授曾在美國留學生活過,發現美國的房屋比國內更注重通風功能。在回到國內并于1999年買下火車站附近的房子后,陳教授便決定對這套房子的通風系統進行改造:房子是一個12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兩廳,陳教授加裝了一層塑鋼窗,這樣就形成了雙窗戶,兩層窗戶之間保暖防塵的空氣隙超過10厘米,這個厚度使得熱阻和聲阻正比于空氣層厚度,隔音效果更好。
同時,陳教授還購買了一臺超靜音抽風機,以及100-150毫米直徑的普通硬塑管作為通風管道和可拆洗濾網。
陳教授表示,鋼筋水泥已成為現代住宅的主體,窗戶也改用長壽命和密閉性極佳的塑鋼或鋁合金結構,雖然擋住了灰塵,可也將新鮮空氣封在了戶外。而陳教授自己設計和安裝的這套自動換氣系統,可定時每小時把室內的陳腐空氣抽走;同時,因密封和室內負壓的緣故,經過過濾的新鮮空氣會順著隱蔽的管道安靜地流向每一個房間。
特點
比房屋新風系統更高級
據介紹,陳教授的這套設備成本很低,不足7000元。除了成本不高外,因為屋內長期不積灰,還可以節約家務成本,每天可節省30-60分鐘開閉窗戶通風和擦灰的時間,10年約可節省2000小時,以每小時10元人力成本計算,可節省2萬多元。
現在不少房屋也有新風系統,陳教授表示,他的自創系統和目前流行的房屋新風系統還不一樣,新風系統很多時候是內循環,而他的系統是把室內的廢氣抽出去,這樣能保證空氣的新鮮,從進風口進入房間的新鮮空氣還需要經過過濾網,過濾網可以把空氣中的污染阻擋在外,一般半年左右清潔一次。
除了空氣之外,陳教授還在家中設計安裝了兩套水過濾系統:一套粗過濾,適合一般用途,如用來洗澡、洗菜和洗碗等;再經過第二道多層膜物理過濾,進一步濾去水中雜質和有害物質,便可被直接飲用。十多年使用下來,潔具水箱中幾乎不見沉淀物,飲用水的質量也可與商品純凈水媲美。
不足
只適合在裝修時安裝
美中不足的是,陳教授的這套設備只適合在裝修時安裝,如果是已經裝修好的房屋,需要進行大范圍的改造。陳教授建議國家可以出臺通風系統的強制性標準,以后在開發新房時,應該把通風管道和水電煤管道作為標配進行配置,這些影響到人類生命質量的關鍵功能理應在房屋建造時就被考慮和設計進結構中。據《東方早報》
(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