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英語考試分值,提高聽力比重”“控制特長生招生比例”……萬眾矚目的中高考改革,出人意料地在北京打響了“頭炮”,并隨之引發了教育界專家學者的熱議。
對于頗受關注的“英語分值降低、語文分值提高”的調整,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認為,這既體現了對英語學習本質規律的回歸,同時彰顯了對母語教育的重視,“分值降低不代表對英語的輕視,隨之可能帶來的學習方式、考試方式、課程設置的變革才是重點。摒棄‘啞巴英語’,讓英語學習更專業化、實用化才是目的!彼瑫r指出,此次改革方案提出的“英語社會化考試”也極具推動意義,“打破了‘一考定終身’!
“四兩撥千斤”。盡管此前有聲音認為“這次只是考試科目的微調”,但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看來,此次改革的重要意義并不僅僅是分值、考試的變化,而在于它可能會勾連起對基礎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變革,“有些改革不必傷筋動骨,卻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這次調整‘砍’的都是‘硬骨頭’,切中了要害,考試內容和評價標準也體現出了變化。對于基礎教育,必須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上進行調整,個性化學習、探究式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會越來越重要!
北京市豐臺二中副校長陳維賢佐證了程方平的觀點:“目前不少學校都在研究課程改革方案。改革對老師和學校都具有挑戰。老師要改變舊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學校要對整個課程時間和內容的設置統籌規劃!
而隨著各地頻頻傳出的中高考改革風聲,作為觸動中高考制度的先行者,此次北京改革又能提供什么鏡鑒?
“‘減負、均衡、公平’的大方向可以借鑒。北京的改革關照了中華民族的教育需求,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特點,也牽動了教育變革!背谭狡秸f,“但具體做法不能照搬,北京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很多地方卻是‘一中現象’(即把最好的資源集中用于建設當地“第一中學”等)突出。任何改革都要因地制宜!
“要等待,要耐心,必須從大處著眼推進,而不能只顧及單個人的利益!背谭狡酵瑫r發出這樣的告誡,“對于教育改革,任何理想化的解讀都可能是一場空,它需要試錯的過程、一連串的制度支撐和所有參與其中的人的理解配合。此外,還需要完備的監督體制,在相對純凈的環境下進行。如果失去了這些,任何完美的中高考改革設計,最終只是一場空!保ū緢笥浾 鄧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