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陳曉璇
有消息稱,江蘇省2016年高考有可能英語不再計入總分,這是繼開學初教育部“減負十條”征求意見稿當中將英語從小學統考中剔除,為“英語熱”降溫的又一信號。
上個月,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也公開倡議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這個話題引起了社會的熱議。10日,王旭明接受記者獨家專訪表示,如果江蘇高考英語改革真能實施,那么“高考指揮棒”的效應將有望削弱。
然而,也有人擔心在當前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如果高考不考英語了,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英語不重要,就可以不學英語了,而這對中國下一代融入世界將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最新進展
江蘇官方:方案尚未形成
據央廣網報道,江蘇省教育廳10日表示,社會上關于江蘇高考改革方案的傳言不實。高考改革方案要與中學課改、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等相結合,還將通過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一旦高考改革方案形成,江蘇省教育廳將及時通過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向社會公布。
不同看法
應付考試學得太累
熱議由來
雖然有不少人把英語當成語言交流工具,但更多是與升學考試捆綁在一起,學英語變得越來越功利。近些年,從全國政協委員到教育專家,都提出了取消小學英語教育的建議,主要在于學英語已經嚴重擠占了孩子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時間和精力。
早在2010年,針對小學生“外語熱”現象,全國政協委員朱世增建議,在小學期間,取消外語教育,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主。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畢業于北京大學英語專業的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明確表示,“中國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評職稱還要考英語,這是很荒謬的事!敝袊逃龑W會會長顧明遠也大聲疾呼:“普通高考要減少考試門數,外語可參照全國等級考試成績,不必納入高考”。
據悉,專家這些呼吁與教育部提出的“2+2+N”的高考大框架相類似,這說明教育部門也開始反思英語教育的問題。今年9月,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博客以每日一呼的形式連發微博: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再次引爆社會對英語存廢的爭議。
太耗時間
采訪中發現,對取消英語教育持贊同意見的家長不少。家長陳女士說,她的孩子即將上小學三年級,之前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從一年級起就開始補習英語!罢娌欢疄槭裁次覀儑业暮⒆幽敲葱【鸵獙W習別人的語言?”這位媽媽更加內疚的是,為了安排孩子補習英語時間,她不得不忍痛把孩子心愛的畫畫停掉了。
“作為一個家長,我現在特別憎恨英語,孩子現在才9歲,但英語已經學了6年,其實我并不是為了孩子以后能做什么翻譯,或者能出國,我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后的高考,如果國家能取消這一‘奴性’教育,我第一個不讓我孩子學那該死的英語,我想多給孩子一點學習中文的時間,讓孩子多練練毛筆字……”家長李先生說得很激動。
英語實用還是要學
留學有利
“如果我們高考也不考英語,那該多好!”10日,江蘇高考英語可能改革這一消息傳開,不少硬著頭皮學英語的學生如是感嘆。廣州某重點中學高三學生小楊是典型的偏科生,數理化成績很好,但文科特別是英語成績一塌糊涂。按照他的理科成績報讀北大、清華問題不大,但如果全部科目平均下來,他可能就只能上第二批院校了。
一直以來,英語科都被認為是跟語文、數學并重的科目,而其難度也并不亞于其他兩科。
不過,很多家長還是堅定地認為學英語要趁早!靶W階段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學易于培養孩子正確的發音和英語思維能力!辈稍L了解到,不少家長都認為學好英語,今后考試和出國留學都有優勢,他們一致把英語看成是全球化時代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
“小學英語不能簡單地被取消了之!庇胁簧傩W老師談到,在當前的應試教育背景下,有些學生學英語的確是為了考試,但現在中國已經走向世界,世界融入中國,學習英語已成為全球化趨勢,對于新一代融入世界很有益!爸灰幏督虒W方法,多些運用英語的實用性而非功利性即可!
實用工具
廣州市第二中學英語老師勞曉靜也認為,英語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在實際生活中很實用,在義務教育階段是應該普及的,中考也應該考察。但高考不作為必考科目可以理解,就像歷史地理等學科,可以作為文科類考生考試科目。
“在家上學家長群”的家長也告訴記者,他們除了讓孩子學習國學,同樣會讓孩子學英語,但不是像學校一樣教如何拼寫背誦英語單詞,而是給孩子聽兒歌、看美劇,讀名著,讓孩子更多掌握英語口語,活學活用。
教育部前發言人王旭明:
學英語是個性化選擇應取消低年級英語課
今年秋季開學時,教育部發布的“減負十條”征求意見第二稿中,規定小學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從四年級開始,除語文、數學每學期可舉行一次全校統一考試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統考。也就是說,英語從統考中退出了。這便透露了英語將被降溫的信號。加上現在已經有高考英語一年多考的趨勢,也有英語高考從計分改為等級的建議,這是否意味著,隨著評價的變化,“英語熱”可以降溫?
據了解,從現在的小學課程安排看,數量上語文還是占絕對優勢,但到了高年級,英語課會逐漸遞增。很多對英語興趣不大的學生在課外補習的多是英語,因此導致“英語熱”越燒越旺。
這在王旭明看來是很不正常的現象,他公開大聲疾呼“全國娃娃學英語當急剎車”。王旭明稱,他這一觀點的依據是立足當下中國國情,“現在中國人不會說中國話、說不好中國話以及不會用中國話的現象普遍存在。提高國民語文應用能力已經迫在眉睫。取消或降低全國娃娃學英語的要求,刺激和提高學習漢語的積極性,無疑是保護漢語的實在舉措!
王旭明還指出,除了中國之外,沒有哪個國家會把英語強調到比本國語言還重要,這絕對是一種悲哀。他認為,每個中國娃娃最關鍵的是具備母語能力,對英語的要求則不一定必須學,不一定必須學好。不過他坦言,學英語沒有錯,娃娃學英語也沒有錯,錯就錯在要求全國娃娃學英語,而且不斷提高標準。
教育=考試?荒唐!
對話
羊城晚報:消息透露江蘇省高考有可能英語不再計入總分,對此你有何看法?
王旭明:如果這個方案是真的,真好!
羊城晚報:您覺得這個方案實施的可能性大不大?
王旭明:這個方案符合教育部頒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實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羊城晚報:很多學生學英語是因為要考試,假如考試不用算分數了,你認為高考指揮棒的作用會否被削弱?
王旭明:那當然,如果這個方案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能努力做好,能夠順利實施,那么是可以降低學習英語的盲目性,極大削弱高考指揮棒作用的。
羊城晚報:那會不會也削弱了大家學英語的熱情?
王旭明:我個人認為不會。英語的需求不是以喜歡與否存在,人們對英語的需求是剛性需求。比如說將來的定位是想出國或者跟有比較多機會跟外國人交流的,那么必然就要考慮到語言的要求。并且,對英語有興趣的人自然會學。
羊城晚報:學英語應該是當作全民素質來培養,還是一種個性化的選擇?
王旭明:我認為應該是個性化的選擇,外語的素質不能作為人的基本素質來評價。
羊城晚報:可能很多家長認為現在是全球化時代,英語是一門重要交流工具,現在不重視英語教育,會否與時代脫節?
王旭明:姑且不說什么是全球化時代,粗俗的理解“全球化時代”,也不等于說全球的人學一種語言的時代。并且在國外強制性地要求所有小學生都學習某一門外語是十分罕見的。
羊城晚報:此前你提出取消小學英語課,加強國學教育,但引來較大爭議,學英語和重視國學教育有矛盾嗎?
王旭明:很多人問我兩者是不是不能共存,其實不是,兩者不是矛盾的關系。共存這種良好的愿望沒錯,但是考量中國的國情和當下的實際情況,英語熱遠遠高于國學或漢語熱。剛學漢語拼音很容易跟英語混淆,所以我很不贊同學齡前和小學的孩子學英語。
當然,如果把英語學習作為興趣來學無可非議。但問題是現在很多學校甚至是幼兒園,都以有沒有英語課作為標準,把孩子會不會背ABC作為標準,這是有問題的。不反對把英語作為一種興趣,但反對把英語作為一種標準。
羊城晚報:用國學來取代學英語的時間,是否又會陷入另外一種自上而下的考試模式?
王旭明:這是另外的問題,這是國學如何學、如何設立標準的問題。我不認為學習就是和考試相連,教學當中考試和學習是兩個概念,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考試只是教育的一方面,F在就是把我們的教育完全跟考試畫等號,這是荒唐的。
羊城晚報:你認為英語教育究竟應該在基礎教育中占多大的比例和權重?
王旭明:這個需要研究,現在我提的第一步就是在學齡前,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先把英語課取消。并且英語課和語文課不能同一標準,不能用一樣的權重。(陳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