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樹市洲上鄉蔣家村公辦幼兒園內,老師孫丹(中)給大班學生上手工課。樟樹市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重點加強鄉鎮中心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改善農村學前教育辦園條件。今年以來,該市已投資1030萬元進行農村普惠型幼兒園標準化建設。
程永康 肖龍天攝影報道
劉焱委員(左二)深入幼兒園,就學前教育發展問題與幼兒園老師進行交流。
政協委員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以自己的本職工作或專業背景為基點,關注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為黨和政府決策建言獻策。
從擔任十屆北京市政協常委,到擔任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作為政協委員中一位具有學前教育專業背景的委員,多年來我一直努力通過提案、界別聯組會議發言、高層座談、政協調研等多種參政議政途徑,積極推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
學前教育“農村差、城市貴,人民群眾意見大”
從2008年到2013年,我在十一屆政協任職的這五年,正是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由冷變熱”、由“停滯不前”到“快馬加鞭”的轉折期。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科學研究成果再次揭示了兒童早期發展階段和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腦科學研究表明,兒童早期是大腦發展重要的時間窗口,早期經驗塑造大腦;教育學研究表明,高質量的早期教育可以重塑兒童人生發展軌跡;經濟學研究表明,對兒童早期發展的投資有著巨大的經濟回報。世界上很多國家開始關注兒童早期教育,把科學研究轉化為國家行動。
相對于世界范圍內出現的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又一次早期教育熱,2008年,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態還相當冷,還沒有走出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以來就被邊緣化、市場化的狀態。經過多年累積,“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已經形成“一觸即發”的態勢。2009年2月24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座談會上,我用三句話概括了當時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狀況:一是學前教育普及率低,只有40%的3—6歲幼兒能上幼兒園或學前班。二是學前教育發展城鄉差距大,可以說,世界上最豪華的幼兒園在中國,最差的也在中國。中西部貧困地區的學前教育迄今沒有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三是城市學前教育差異化現象明顯,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有權的進公辦園,有錢的進私立園,沒錢的進黑幼兒園”?傊,“農村差、城市貴,人民群眾意見大”。學前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格局中最薄弱的環節。
普及學前教育, 主要困難在農村
學前教育今后應當怎么發展?經過大量調研,我提出,在制定學前教育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時應當厘清四個根本性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一是怎樣提高學前教育的普及率?靠政府還是靠市場?普及學前教育,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一方面要繼續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辦學,擴大學前教育的供給量,解決“入園難”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于學前教育的投入,真正建立起由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分擔學前教育成本的機制,解決“入園貴”的問題。
二是有限的學前教育公共財政資源如何分配?“普惠”還是“濟困”?過去,我們把有限的學前教育財政資源主要投向城市少數公辦幼兒園,只有少數公辦幼兒園的孩子才能享受政府的財政補貼,這是不公平的。今后新增的學前教育財政經費怎么分配?如果財力允許,“普惠”是最理想的政策選擇。如果財力不允許,則應“濟困”優先。教育事業是民心工程。今后新增的學前教育財政經費的分配,應當改變過去城市優先、“錦上添花”的思路,確立農村優先、“雪中送炭”,“普惠”和“濟困”相結合的發展戰略,讓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實實在在地惠及每個家庭和幼兒,減輕家長的負擔,真正形成政府、社會和家庭分擔學前教育成本的機制,這樣,才能“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是普及學前教育,發展的重點應當放在哪里?農村還是城市?在城市,學前三年教育已經基本普及。普及學前教育的主要困難在農村。農村、尤其是中西部貧困地區的學前教育基本停留在空白或粗放型階段。2005年農村在園(班)幼兒1016萬,僅占全國在園(班)幼兒總數的46.62%。如果沒有政府資金投入,很難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普及率,改變農村學前教育少、亂、差的局面。
四是誰來辦幼兒園?公辦為主還是民辦為主?政府采用財政手段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但不一定要自己去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在數量上已經超過公辦幼兒園。今后,繼續走學前教育的社會化發展之路仍然還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種政策選擇。政府應當一視同仁地對待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一方面,要加強對民辦幼兒園教育的指導和辦園成本的核算與監督,另一方面,也應當采取多種“民辦公助”的優惠措施來減輕民辦幼兒園的辦園成本,從而降低民辦幼兒園的收費,讓利于民。
經費保障和教師編制問題仍亟待破解
在十一屆政協任職的這五年中,我就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問題,提交了提案和會議發言等20余篇,多次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座談會、研討會和調研活動,并參與了有關調研報告的撰寫,所提出的政策建議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記得2008年,我參加十一屆全國政協第一次全會時提出“把5—6歲兒童的學前一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提案,談論學前教育問題時,應者寥寥。但是,在隨后的幾年中,關注學前教育問題的委員越來越多,學前教育成為政協會議熱議的“焦點”問題。相熟的委員見到我,總是“祝賀”我:“劉委員,這五年,你是最有收獲的!”確實,在十一屆政協任職的這五年中,看到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尤其是自2010年起隨著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緩解了“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學前教育“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
雖然我們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對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仍然要有清醒的認識。當前,經費保障和教師編制是影響我國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兩個主要問題。
首先,經費保障是促進學前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保障!笆濉逼陂g,中央財政雖然將拿出500億元支持學前教育的發展,但是500億元大部分用于支持中西部農村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的園舍建設。各地現在雖然都建設了一批鄉鎮中心幼兒園,但是,后續的運行經費仍然缺乏保障。當前,許多地方的幼兒園實際上主要是依靠收費來維持運營。但是,要在一定的質量水平上維持幼兒園的正常運營,僅靠農村地區低廉的收費是很困難的。往往只能靠擴大班額、低標準的教師薪酬、縮減必要的玩教具圖書開支來維持低質量水平的幼兒園教育。
其次,穩定的、專業化的幼兒教師隊伍是幼兒園教育質量的保障。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是發展學前教育的關鍵,只有提高幼兒園教師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提高他們的收入待遇,才能穩定幼兒園教師隊伍,吸收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充實到幼兒園教師隊伍中來。當前,我國幼兒園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水平偏低,公辦幼兒園、尤其是農村公辦幼兒園教師缺編現象非常嚴重。在公辦幼兒園、包括公辦性質幼兒園,在編教師和非在編教師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普遍存在。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應明確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和學前教育經費在同級教育財政經費中的比例,落實和保障學前教育經費來源,真正使學前教育在各級政府財政中“預算有科目”。在當前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在經費投入上應當堅持農村優先、城鄉適度差別化投入的方針,改變長期以來對城市公辦幼兒園傾斜性投入的做法,把更多的經費用于農村幼兒園的建設與運營。其次,要盡快出臺“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明確幼兒園教師身份和待遇標準,核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逐步配齊幼兒園教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