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難忘的老師是我的研究生導師譚其驤先生。他不僅教了我做學問的態度與方法,更教了我怎樣做人。
先生治學,是一向主張求實求真的。在修訂《中國歷史地圖集》過程中,他更是堅持這種精神,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先生治學給我最深的印象,還有他匡正舊說、提出新見,突破前人的創新精神。他說,不創新學術如何進步?他曾對我們說,我要超過錢大昕、王國維,你們要超過我。這種超越,是在尊重而不迷信權威的前提下進行的。
先生對集體優勢很是強調與重視。為了研究,譚其驤曾幾年沒有一篇論文發表,我們勸先生寫點東西,他卻不以為然。自己不寫書,但他看一篇博士論文要看幾個星期。如此治學態度,在我們面對當下的重大學術問題時,也是彌足珍貴的經驗。
在我接到先生的最后一個電話里,先生跟我說打算捐兩萬元積蓄,作為歷史地理學界鼓勵研究的獎勵基金。我已把文件準備好,中午電話里他還與我約好來簽字,誰知話筒擱下沒多久,他就倒下了,就此纏綿病榻,再也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
最想說的話:我已出版了《悠悠長水 譚其驤前傳、后傳》(華東師大出版社),還寫過多篇紀念文章。我想對先生說:師恩永銘,師德永存!
注:譚其驤先生是我國歷史地理學家,是我國歷史地理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葛劍雄: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