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來北京參加“學在民間:在家上學和多元教育國際研討會”的布萊恩·雷博士有些驚訝:“沒想到在家上學在中國開始興起,而且有了相關研究和支持機構!
這個研討會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同時發布了《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課題研究人員通過對QQ群及相關網站搜索,認為目前活躍在中國大陸地區在家上學群體規模約為1.8萬人(包括父母、孩子、教師)。而據在家上學聯盟網粗略統計,廣州、浙江、北京是在家上學最集中的地區,其中廣東省在家上學人數最多,精確統計有1459人。
布萊恩是美國在家教育研究所創辦人。研討會上,他介紹了世界各地在家上學的歷史及現狀,著重分析了美國在家上學的政策變化、未來趨勢,以及如何建立支持體系等相關內容,并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專訪。
美國在家上學者成績高于公辦學校平均成績
作為較早研究在家上學的學者,布萊恩有豐富教育經歷。大學學習生物,在中學當了幾年教師后,他回到大學攻讀科學教育的博士學位。1984年,他注意到美國出現了一些在家上學的實踐者,于是決定把在家上學作為博士論文,但是沒有被通過,因為當時在家上學不被社會接受,尤其受到教育管理部門的打擊。
布萊恩決定自己研究,但資料獲取很困難。布萊恩記得他博士快畢業的時候,參加過一次電視臺有關在家上學問題的公開辯論,受到公立學校教師聯盟主席激烈的攻擊,質問布萊恩有沒有實證研究,布萊恩回答:“我自己的孩子就在家上學!
布萊恩有8個孩子,全部在家接受教育。只有一個孩子曾到學校待過一天,就不想再去了,理由是想去博物館、動物園,F在,布萊恩的孩子們有的已經成年,3個孩子接受了大學教育,兩個大些的女兒已經成家。
相對于“在家上學”,布萊恩更傾向于用“在家教育”這個詞匯。他的研究發現,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家上學在美國逐漸興起,2010年,有超過200萬的兒童在家上學,占到受私立教育人數的25%,占到整個美國1至12年級的學生總數的3%到4%,并且每年以7%的速度增長。
布萊恩知道很多人關心在家上學的效果,在這一方面,他做了很多細致的研究,他呈現的一張統計圖表顯示,在家上學的學生比在一般公立學校讀書的孩子平均成績高出10%到30%多,當然,布萊恩強調“平均”。
對于這個結果,布萊恩解釋,在家上學的孩子可以從家長或者家里的前輩那兒受到一對一的指導,即使是小型家庭學校,規模也是很小,教師能夠給孩子們提供個性化教學。在課程安排和授課上,也會更靈活。
他舉例說:“比如院子里來個小動物,有可能就此產生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在家里面會給他們真切的關心和關愛。這些東西是在家上學天然具有的優點,是公立學校所不具備的!
布萊恩對5300多個基礎教育階段在家上學超過7年以上的學生進行了跟蹤研究,他發現這些孩子升入大學的比例高于公辦學校學生的平均數,成績也高于公辦學生的平均成績。另外,這些學生的公民意識更高一些。
布萊恩的研究也發現,在家上學的孩子閱讀能力高于公立學校教育的孩子,因為他們有時間閱讀或者玩耍,時間上的充裕和自由,讓他們可以閱讀更深,有更強的思考能力。
布萊恩強調,在家上學的學生不僅在所有學科上的表現高于公立學校學生,他們的社會心理和情感指數也比平均數要高。依據目前的研究,這些學生成年以后的表現也非常好。
美國給在家上學提供多種支持體系
對于在家上學,美國社會有一些支持組織,可以提供咨詢和建議,讓實踐者在一起相互討論交流。通過這些支持組織,在家上學的孩子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一起上一些課,組織集體活動,孩子們一起出去郊游。
在美國每個州都有家庭學校組織,他們有自己的雜志、電子的簡報、交流的網站。這些組織年年開會,年會的時候他們會舉辦很多的工作坊,教教學法、如何養孩子、怎么教孩子、怎么過好的婚姻生活。對新加入家庭學校的人會開課,還會舉辦在家教育的相關產品展示會。去年賓夕法尼亞的年會,在一個大廣場上進行,有6000多人參加。
布萊恩介紹,現在美國有很多在家教育的課程提供商,也有不少在家教育的網站,F在除了一些私人辦起的支持組織,一些私立學校也開始向在家上學的孩子提供課程和課外活動,公立學,F在也加入其中,向在家教育者提供課程和課外活動。
布萊恩向記者介紹,美國的公共機構也開始向在家教育的孩子們提供服務,“美國的圖書館向在家上學的孩子開放,館員們最喜歡的就是家庭學校的學生。博物館和動物園現在已經有了專門給家庭學校做的課程和活動,還有專門為家庭學校的人做的小冊子和小傳單!
近十幾年,網絡發展促進了在家上學發展,遠程教育讓許多孩子通過網絡在家學習,網上也提供了幾乎包括各種學科的課程,音樂、美術、物理、化學等等。
關注家庭教育,不是關注公立學校缺點
《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顯示,在家上學的孩子主要處于小學階段,男孩多于女孩,有62%的孩子曾經在公辦學校上學,之后轉出來。對于在家上學的原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不認同學校教育理念”、“孩子跟不上學校教育的節奏”、“學校教學進度過慢”、“孩子有一定特長”、“孩子在學校沒有得到充分尊重”。
在家上學目前面臨許多問題,包括政策合法化、孩子成長社會化問題,以及學習的成效質量、缺乏溝通和支撐幫助等問題。
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以及臺灣地區的在家上學實踐者經過討論,達成了幾點共識:“在我國,在家上學的實踐還剛剛興起,因此,要允許改革,允許探索。中國有著自學、家學、家塾、私塾等在家教育的悠久歷史,有著‘學在民間’的偉大傳統。我們要鼓勵這種家長自主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鼓勵各種地方的、民間的、多元的、開放的教育探索!
在論壇上,布萊恩也看了在中國目前有些家長之所以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是出于對公辦學校強烈的對立情緒,他們認為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公辦學校一無是處。作為一名長期研究者和實踐者,布萊恩不贊同他們,他認為:“總結家庭學校的優勢比不停地批評公立學校要好。在美國,我們就是這樣的,我們只用對公立學校提出一點點批評,公眾就會明白。我們強調的是家庭教育的優勢,比如說個性化,靈活性,一對一。我們關注的是家庭教育,不是關注公立學校的缺點!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