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公布《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向社會征求意見,“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最受關注。記者就此采訪小學校長、教師和家長,不少人表示,這樣的規定看上去很美,但落實起來很難。
擔憂:負擔從校內轉嫁到校外
這份征求意見稿除了老生常談的嚴禁補課、規范考試等,還提出“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也正是這條不留作業的規定,引起廣泛關注和議論。
“理念很好,是減負措施的突破!辫F五二小副校長周建新一直關注“減負十條”,對措施的出發點給予肯定,“從小學生成長和學習規律看,布置太多書面作業,對身心發展不太有利。最好是安排適當的課堂訓練!
但他同時坦陳“理想和現實有沖突”!凹议L望子成龍,學校不布置作業,他們也會找社會機構補課,最終將負擔從校內轉嫁到校外!敝芙ㄐ抡f。
難點:升學制度決定教育方法
記者的采訪證實了周建新的擔憂。朱女士是一位五年級學生家長,她的兒子每天花兩個小時完成家庭作業!叭绻麤]有作業,我們怎么知道學得如何?肯定要校外補課!敝炫空f,“這種‘為減負而減負’不可能起到效果!
對于措施能否落實,一位知名小學校長同樣不樂觀,她認為落實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升學考試制度,只要中、高考不做大的改革,學生將來就要面臨通過考試成績選拔升學!叭绻W不布置家庭作業,不僅家長接受不了,中學也會給我們提意見,埋怨我們對學生太放松!彼f,第二個原因是從教學實際看,目前小學教材難度大,課堂內容多,學生如果課后不通過一定的作業進行消化、鞏固,會影響學習效果。
建議:分層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近年來,省市出臺了多項措施減輕學生負擔,與教育部“減負十條”不同的是,除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余年級可留作業,但控制在1小時內(以中等水平學生完成作業時間計算)。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小學低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的要求基本得到貫徹,但對其他年級作業量的限制較難落實。一項調查顯示,西安小學生每天完成家庭書面作業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人數比例僅為27.03%。
采訪中一些校長和教師建議,不應對家庭作業一刀切,可以分層布置。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教學內容的接受情況,布置不同類型的家庭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公開征求意見截止到8月29日,具體內容可登錄教育部網站查詢。 (記者 劉振 實習生 趙黃琛)
(來源: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