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古代開學典禮稱“入泮禮”:要正衣冠拜孔子

    2013年08月28日06: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古代開學典禮稱“入泮禮”:要正衣冠拜孔子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入泮宮,出府學,上青云路”。其中“入泮宮”指的就是在州縣考試中了秀才的童生們入學做生員時所行的入學典禮。

      在古代,“泮”就是指學校。春秋時前期,魯僖公為了興學養士,在魯國都城泮水岸邊,筑起了規模宏大的泮宮。這是周代諸侯國中最早的學宮,相傳孔子常帶弟子游泮。以后各諸侯國爭相仿效,也在國內修筑泮宮,開鑿泮池。從此,泮宮就成了諸侯國大學的代名詞。

      古人的“入泮禮”是一個相當莊重的儀式,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馬虎。

      “入泮禮”的大致流程如下:

      第一個環節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痹谶@個環節里,學童們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抖Y記》有云:“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毕日鹿,再做學問,看來這是古人們的共識。

      整理好衣冠,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集合于學堂前。恭立片刻后,在先生的帶領下,跨過一個半圓形的水池(泮池)之后,便會進行拜師禮。拜完孔子,再拜先生。而拜先生時,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修,六禮包括: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蓮子,寓意為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為紅運高照;棗子,寓意為早早高中;桂圓,寓意為功德圓滿;干瘦肉條,是用以表達弟子心意。之后,便是學生間互相鞠躬,表示互愛互幫。

      第四個環節,凈手。學生們將手放到水盆里,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凈手凈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學習中心無旁騖。

      此外,還必須填寫“親供”,相當于新生入學登記表,寫下自己的“年齡、籍貫”。由于當時沒有照片,所以還必須在“親供”中注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須、或無須”,再由老師統一整理后送往各個學院。

      “入泮禮”的各個步驟,都是根據《禮記》和《弟子規》而定。經歷了這樣的儀式之后,標志著學生們正式成為了孔門弟子,從此便踏上了“路漫漫其修遠”的求學之路。(文 代淑蓉)

    (來源:北京青年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