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精英化”明顯 “海龜”找工作也要“拼爹”--教育--人民網
  • <li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li>
  • <tt id="2ss88"><table id="2ss88"></table></tt>
  •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tt id="2ss88"><rt id="2ss88"></rt></tt>
  • <li id="2ss88"><tt id="2ss88"></tt></li>
  • <li id="2ss88"></li>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去精英化”明顯 “海龜”找工作也要“拼爹”

    2013年08月23日09:42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8月23日電(郝孟佳 實習生李楠)就業難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話題,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攀升,“海龜”變成“海帶”的現象屢見不鮮,海歸們的求職路變得異常艱難。有專家表示,過高的期望局限了海歸的選擇,海歸唯有在競爭中不斷適應市場,才能獲得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從國際金融碩士到普通會計

    今年26歲的唐小蕓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作為美國紐約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的碩士,唐小蕓本以為憑借自己的海歸身份和國際金融碩士背景,回國后至少能求得一份月薪過萬的工作,不料,卻在求職中處處碰壁!白詈笳覠┝,不知道投出去多少簡歷,就是沒有回音”,最終唐小蕓還是依靠家里的關系找到了一份在醫院做會計的工作!翱墒窃诒本,月薪稅前6000塊,壓力好大啊”,唐小蕓很無奈。

    唐小蕓告訴記者,自己身邊面臨這樣窘境的海歸不在少數。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的就業形勢就很不樂觀,本土的學生就業都很困難,留學生畢業之后想留下根本沒機會,只好選擇回國。但是回國并沒有想象中的好,海歸早已不是從前的“高精尖”,待遇也一落千丈。

    海歸的現實就業難 不敢奢望好工作

    為了弄清海歸地位下降的原因,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有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留學總人數為39.96萬人,各類出國留學歸國人員總數為27.29萬人,有七成留學人員回國發展,形成了“史上最大回國潮”。與此同時,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創歷史之最。在留學越來越普遍和國內教學質量越來越高的今天,海歸在本土就業的競爭力并不突出。

    “我周圍的海歸多數都選擇回國發展了,他們有一半還沒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我給歸了幾類,進國企做與專業無關崗位的,工資在3000到5000元;進銀行系統,做與專業相關工作的,工資在7000元左右;進私企做與專業相關工作的,工資在4000元以下! 唐小蕓說,“你想想那么多人在找工作,據說用人單位今年還縮招,找工作怎么能不難,還怎么敢奢望好工作?”

    人力資源總監:海歸就業難原因復雜

    針對唐小蕓所說的情況,北京市一家傳媒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王女士告訴記者,在就業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海歸面臨著更多的競爭壓力:

    第一, 海歸去精英化明顯,如今的海歸已經不能像早些年的留學生擁有那么多光環和含金量。而且,海歸的實際工作經驗也非常少,長期在國外,脫離國內的就業環境,僅僅憑借外語和洋文憑,海歸在求職中沒有明顯的優勢。

    第二,海歸的心理預期太大。留學通常要花掉一個普通家庭大半甚至全部的積蓄,這使得海歸和家長對于就業的期望變得不切實際,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花費和幾千塊的回報難成正比。

    第三,很多海歸留學時很盲目,就業時也很盲目。他們出國前和歸國后都沒有清晰的學習和就業目標,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良好的規劃,因此在求職中一再碰壁。

    第四,海歸的穩定性非常差。如果一份工作滿足不了心理和物質需求,海歸就會跳槽,但是往往在跳槽之后他(她)還會面臨同樣的問題,這樣他(她)又會計劃下一次的跳槽,從而走進一種惡性循環。

    第五,社會對海歸的能力要求過高。因為社會輿論對海歸的期待很高,總是希望他們能為企業和社會做出更多貢獻,但因為在國外所學知識“不符合國情”,他們可能比本土畢業生需要更多的適應時間。

    就業另辟蹊徑 海歸被動變主動

    盡管海歸就業形勢慘淡,但仍有一些在就業大潮中博得好工作的海歸。王一錕是唐小蕓留英的同學,今年上半年,他已經成功在西安運營起一家培訓機構。對于就業,他比唐小蕓有更明確的方向,“我在英國學的是金融,回國后做過十幾份工作! 王一錕說,“我希望通過不同的工作了解國內的市場,很快我就開始創業了!

    在今年5月19號播出的一檔國內非;鸨那舐毠澞恐,完全沒有職場經驗卻一舉獲得總裁助理崗位的海歸季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記者輾轉聯系到季元,季元表示,其實找工作蠻困難的,求職者一定要主動出擊。私企會更看重海歸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外企海歸太多了,競爭很大,優勢不明顯。季元覺得自己很幸運,“稅前八千,算是不錯的吧,特別是我之前沒有工作經驗!

    談到如何結合自身優勢、另辟蹊徑就業,受訪的海歸們一致認為,海歸在就業時不能被動等待機會,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優缺點,揚長避短。要做好充分的求職準備,盡早進入自己的求職領域學習鍛煉,同時保持對機遇敏銳的嗅覺,分析國內市場和社會情況,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徐力教授認為,海歸相比本土畢業生具有外語、創新思維、國際視野等方面的優勢,許多政府部門需要這些特質來開展國際招商引資、對外交流,提高國際化水平,因而海歸要學會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另外,也有專家認為,“海歸”創業是發展我國民營經濟,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力量。因此,鼓勵海歸發揮自身所長和所學,利用社會資源進行創業,從而造福社會。

    總之,面對就業,人人平等,海歸既有自己的優點,也有短板,唯有在競爭中不斷適應市場,努力學習,才能獲得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責編:郝孟佳、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天天看片天天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