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暑假就要過去一半,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國貿實務專業的大三學生楊佩佩卻還在為尋找實習單位發愁。7月22日,在參加了多場招聘會無果后,她通過微博發出一份“微簡歷”:“本人努力實在,望有好心人介紹能夠找到一份與外貿相關的工作,包括跟單、業務員等,希望長期在公司發展!
當前,有不少像楊佩佩一樣來自職業院校外經貿專業的學生在為一個就業機會而苦苦發愁。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的動能不足,外貿行業整體不景氣,一些高職高專院校外經貿專業的招生和就業也面臨寒冬。以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前幾年國際商務專業招生能夠達到130人,而近幾年的招生人數都維持在70人左右。前不久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也因就業形勢嚴峻被“紅牌”預警。
走在十字路口的職業院校外經貿專業該何去何從呢?
“今年的就業基數大,但實際上就業崗位特別是外經貿類的崗位還是很多,關鍵在于培養的人才能否對口,學生是否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比珖饨涃Q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王乃彥認為,現實中很多外經貿專業的畢業生,往往理論知識很優秀,但實操能力不足,不符合外經貿單位的需求。
為了探索和引導一種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第六屆全國職業院校外貿技能競賽日前在廣西南寧市舉辦。來自全國22省、區、直轄市共101所本科、高職、中職院校的241名選手齊聚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展開角逐。
王乃彥表示,對于外貿技能人才來說,制單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其次是學生綜合業務的技能和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技能大賽正是圍繞這三個方面來進行設置的。
帶隊老師劉一展是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專業教師。今年4月以來,她帶領學生分別參加了東科公司舉辦的外貿技能比賽、在常州舉辦的單證比賽以及此次在南寧舉行的第六屆全國職業院校外貿技能競賽。在劉一展看來,參賽是提升學生實務操作能力以及綜合業務技能最快的途徑之一,“過去3年我們學校出來參賽獲獎的同學在就業的時候崗位全部都是對口的,企業對他們的實踐能力特別認可!
然而,能夠有機會參加比賽的學生畢竟是少數,以全國職業院校外貿技能競賽為例,每個學校僅有3名學生能夠參加。參賽成績的好壞,除了取決于臨場發揮,更是對學生各項基本功的考驗,其背后也體現出各高職院校外經貿專業的教師隊伍和課程體系建設水平的高低。
有企業工作經驗,是一個好的外貿專業教師的必備條件之一。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師李德萍表示,過去學院有的老師直接從學校畢業出來,沒有企業經驗,在給學生上英語課時,對一些專業的外貿用語都不清楚,教給學生的東西實用性不強,比如國際貿易中,尋物報價叫做詢盤,提出交易叫做發盤,這些專業術語只能是在實踐中才能學到。學院意識到這方面問題后,經過逐年優化教師隊伍,現在有企業從業背景的教師占了九成。
李德萍認為,以前很多學生因為學到的知識和具體實踐有脫節,畢業后到了單位還需要培訓才能上崗,這與教師教學跟實際需求脫節有關。如果學校教師有企業工作的經歷,在課堂上按企業真實的業務流程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進入企業就可以直接上崗了。
盡管不少職業院校對外經貿專業在內涵建設上花費了很多心思,但嚴峻的外部環境,依然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一些職業院校嘗試通過拓寬就業面來增加學生的就業選擇。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商務翻譯專業學生邱晶瑩告訴記者,她們學校不少同學就業的時候并不一定選擇從事外貿行業,如果基礎扎實,轉做內貿也是可以的,如果英語水平好,還可以做口譯!皩ξ襾碚f,我對我的第一份工作要求肯定不高,因為我的起點沒有別人高,就業難不難,我覺得還要看每個人的心態!
而通過微博發布微簡歷的楊佩佩,幸運地獲得了朋友提供的就業信息,“寧波的一家海洋紡織品公司招聘外貿助理,我準備去試試,雖然剛開始工資不高,每月兩三千塊,但如果做得出色,還是會有很好的發展機會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